时至今日,从宜昌逆流而上的那些物资,播下的工业“火种”依然在燃烧。新中国第一根钢轨、第一辆民用摩托车、第一辆吉普车,长安集团(原金陵兵工厂) 、长江电工工业集团(原第20兵工厂) 、重钢集团(原第29兵工厂)都在这火苗中闪耀。
这“火种”的传递者中,民生公司功不可没。据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教授刘重来介绍,“广义的宜昌大撤退,从1937年下半年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1940年宜昌沦陷。为了抗战内迁,民生公司有117人献出生命,76人伤残,先后被敌机炸沉炸毁的主力船舶是16艘,炸伤的69艘。”
在北碚卢作孚纪念馆中,有一张抗战期间民生公司受损船只名单,其中列着船只名称、受损原因、时间地点、死伤人数等信息。其中,绝大多数船只是在1939年之后被日军轰炸击沉。“这恰恰说明,民生公司承载的战时运输任务,贯穿了整个抗战岁月,宜昌大撤退不过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章。”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卢作孚年谱》一书作者张守广介绍道。
早在1930年3月,时任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的卢作孚赴华北、东北考察,历时五月余。在东北,他看到了日本人处心积虑地经营着,为国人对此尚懵懵然不知而深感焦虑。他深深意识到,东北问题不只是东北的问题,“实是国家根本问题”。
1933年,在民生公司纪念“九·一八”事变两周年大会上,卢作孚明确表示抗日的坚强决心。他对民生公司全体职员提出以下要求:1、应作义勇军的预备,训练成军人的身手;2、应作国家总动员的准备,调动一切人畜物质的力量;3、应作牺牲的准备,于值得牺牲时不怕牺牲;4、应作有血性有肝胆的男儿,对于我们群众议定的和约信条及一切议案,努力去做。
民生公司的抗日动员不仅行动早,而且卓有成效。卢作孚嘱咐公司所有轮船的舱室和职工宿舍的茶具、卧单上,到处印着“作息均有人群至乐,梦寐毋忘国家大难”之类的醒目口号。他发动职工和家属“不为日本人服务”“不与亲日华人为友”,并竭力用公司的业务工作超过日本轮船,作为爱国抗日的实际行动。
最艰巨的是准备运输
1937年仲夏的上海,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正准备赴欧洲考察,忽闻卢沟桥事变。大街小巷人潮涌动,到处是抗日的呼声。民族和国家危亡之际,彻夜难眠的他毅然放弃去欧洲,决心要动员民生公司全体职工投入到抗日大潮中。
继上海失守,江阴封锁后,民生公司在长江下游的业务减少十分之九。有人忧虑认为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生命几乎完结了。卢作孚却恰恰相反,他认为:“国家对外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开始了。”
他对公司职工说:“我们要以事业报效国家,我们要以身尽瘁事业。我们虽然不能到前方去执干戈以卫社稷,拿起武器打敌人,当尽本身职责,努力去做一员战士,以增强抗战力量。”
在卢作孚应邀赶赴南京参加起草抗战总动员计划时,他电告公司全体职工:“民生公司应首先动员起来参加这场战争!”“一切工作迅速地转移到战争的轨道上来,以满足战时运输的紧迫需要!”
从1937年冬开始,民生公司调派十余艘轮船,抢运在南京、芜湖等地的兵工器材到重庆。12月15日,民生公司与兵工署签订抢运汉口军工器材的合同,调派“民本”等6轮,担任汉宜段抢运;又调派“民主”等6轮,担任宜昌重庆段抢运,两个月时间完成抢运撤退物资12900余吨。
“这期间,我父亲除了忙于眼前繁重的运输工作外,还忙于为今后战时运输物资做准备。他后来反思,整个抗战运输中最艰巨的工作还不是运输,而是如何准备运输。”今年93岁的卢作孚次子卢国纪介绍道。
卢作孚敏锐的眼光,在战争爆发伊始就已显现。首先,他要解决的是燃料问题。当时,民生公司有46艘轮船,其中有32艘以柴油为燃料。江阴封锁后,柴油断绝了来源,情况十分危急。他决定将寻求柴油作为第一大事,遂动员民生公司各地的机构和人员,从香港、广州和长江沿岸尽力购买,总共收买到4000多吨柴油。
审时度势的卢作孚,在宜昌大撤退最关键的40天中,预感到宜昌如若沦陷,整个民生公司在川江航运的燃油将严重缺乏,要提前做好动力能源的改造。他指示,立即将数十艘烧油的轮船改为烧煤。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是英明的。抗战后期,民生公司大量轮船用四川品质良好的煤炭作为动力,无须担忧能源的短缺。
其次,是轮船维修问题。当时民生公司的轮船如需修理,钢材完全取自上海。还有一部分外国制造的机器,配件主要来自国外。战火从上海滩燃起时,这些物资完全断绝了来源。轮船修理的重担,全部压到了民生公司自己肩上。寻求五金钢材,就成了卢作孚要解决的第二件大事。“经过巨大的努力,公司先后从上海、香港、汉口等地购买了五金钢材共两千多吨,准备5年的存储。这是抗战初期的大工作。”卢国纪介绍道。
星夜运兵出四川
逆流而上的民生船只,除了装载着工业机件物资外,还有几十所高等学校、职校、中专、中学的师生,以及他们携带的教学仪器设备,其中有:大夏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大学、山东大学、金陵大学、武汉大学、中央工业专科职业学校、航空器材学校、中央陆军学校、国立戏剧学校、中央警官学校、武昌中华大学……
有人入川,也有人想出川。抗战全面爆发后,以刘湘为首的川军各部,纷纷请缨出川抗战。1937年9月,民生公司将刘湘率领的川军4个师、2个独立旅从重庆和万县运往抗日前线,参加南京保卫战。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弃守南京,迁都重庆。国民政府开始准备武汉保卫战。从1938年5月开始,民生公司又投入到保卫大武汉的运输战斗中,派出数十艘船只,从重庆、涪陵、万县分三路,抢运奉命出川的川军第29集团军和30集团军。从5月30日至6月22日,共运送出川官兵79674名。抗战八年,川军共有6个集团军零1个师出川抗战,其中大部分都是民生公司冒着炮火送到前线去的。
“1938年,从5月至11月,这半年当中,轮船和岸上各部职工好像全知道他工作的重要,昼夜工作,毫无怨言。也是因为他们亲眼看见一批批的出征战士,星夜开到前线去牺牲生命,要到前线去捍卫国家,那种壮烈耐苦的精神,让人崇敬,让人感动,所以民生公司的职工,有时候挨几句骂,多跑几步路,多费一点口舌,少睡几夜觉,那简直觉得不算一回事了。”民生公司职员李邦典曾回忆道。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