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39年9月,卢作孚在汉口航政局改良木船试航典礼上发表演讲。
|
|
“民生”轮船公司在宜昌的办公楼旧址。
|
|
抗战初期“民本”轮从南京转运难民。
|
|
民康轮运输支前物资后空船返回重庆。
|
|
宜昌大撤退路线示意图。
|
□ 本报记者 卢昱
自1938年秋开始,在嘉陵江和长江重庆段的河谷地带,先后有17家兵工厂扎根,聚集了9万多兵工员工。
其实,不仅仅是在重庆,在整个西南和西北大后方,1938年经宜昌内迁后,一批现代化的钢铁厂、兵工厂、航空电讯、能源机械和纺织工业在大后方相继建立,为国民政府组织反攻和夺取整个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40年6月12日,当日军如狼似虎般占领宜昌时,侵略军占领的是一座空城。事后,日本方面十分懊恼地叹道:“假若在昭和十三年(1938年)攻占武汉的同时攻占宜昌,其战略意义就更大了。”
让日军吞下战争苦果,是民生公司职员等无数爱国志士用铁血换来的。他们用生命写就中华民族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一页!
梦寐毋忘国家大难
当上海等沿海地区的工厂内迁重庆后,大如屋、小如碗的各种机器在河滩上堆积。当时,没有一台机动车,也没有任何起重设备,所有的大型机器都要靠人力,一点一点地用滚木搬运。赤手空拳的工人们,在萧瑟秋风中,在敌机的扫射下,光着膀子,打着赤脚,操着上海话、湖北话和四川话等不同的口音,齐声喊着统一高亢的劳动号子,何等壮观!
机器的轰鸣声,接续着中国工业的命脉,也撑起了国家和民族救亡图存的工业脊梁。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统计表明,抗战期间,全国械弹有三分之二是重庆造的!“三次长沙会战,中国自己造的械弹立下大功。特别是第三次会战,中国军队更是展示出强大的火力。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兵器史专家李意志介绍道。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
我来说说() |
|
上一篇:卢作孚:1938,长江上的生死接力 |
下一篇:真正的关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