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黄学功
英达昌与流落民间的宫廷匠人们
英记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6年(清光绪32年)。那时,祖籍河北的手工匠人英达昌在中山路开了一个固定摊点,专门卖中式点心。虽然面积不大,却经常有达官贵人光顾。据说他做的鸭尾酥酥皮薄如蝉翼,一块鸭尾酥可分为68层。
▲鸭尾酥
辛亥革命爆发后,英达昌在京城御膳房做中式面点师的远房表弟带着几个同伴逃离皇宫,辗转来到青岛。几人协商后,便合资开起了当时青岛第一座茶点楼,取名英记社,并将宫廷的秘制配方融入到茶点制作中。
1917年,英记社在中山路北端正式盖起了属于自己的店面,自产自销各类精致茶点,并正式更名为英记楼。一时间,其名声远扬全国,甚至海外。许多来青岛的外国人都会慕名前往英记楼,一壶茶,几碟点心,一下午的时光好不潇洒。英记楼不仅可以堂食,还可以打包带走,这种做法,瞬间风靡了整个山东。英记楼的点心作为佳品被带出国门。
英记楼与民国风流的故事
▲康有为
民国十四年(1925年),康有为携家眷来青岛,当时英记楼可谓是青岛的代名词,原本广东出生的他更是喜欢各类精致小茶点。据历史记载,康有为先生和其三姨太是英记楼的常客,当时在“英记楼”还设有康有为专用的座位。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