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 借济莱协作区“东风”,拟选址莱芜钢城区?
“听说济钢搬迁可能选址在莱芜钢城区的颜庄镇,也就是借助莱钢已有的水、电、路、通讯、天然气、热力等配套资源,建设一座新钢城。”济钢中厚板厂一位炉前工告诉记者,这也是不少职工和家属间传言较多的另一个版本。
“借助建设济莱协作区的‘东风’,莱芜的定位是省会副中心,打造济南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加上济钢和莱钢整合为山钢集团已经多年,搬迁选址到莱芜似乎也顺理成章。”济钢内部人士介绍。
记者查阅莱芜钢城经济开发区官网得知,这片钢城区是莱芜市和莱钢集团联合打造的“莱钢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北依济南,青岛至兰州高速横贯东西,并与京沪、京福高速相接,距济南、青岛分别只有1小时、2小时的车程;山西中南部铁路运煤通道由此经过,可直达日照港。另外,园区内正在规划建设的铁路专线直接与磁莱铁路相接,南联京沪铁路、北联胶济铁路,具有承南接北、联东接西的独特优势,钢城区也将使园区全面融入济南省会都市群经济圈。
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邓相超曾表示,钢铁是济南、莱芜两个城市的共同标识,钢铁在两个城市的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两者在钢铁产业上方便对接,整体产业更容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而形成完善合理的产业链。
“由于受到发展空间的限制,济钢已开始行动起来,主动对接莱芜。山钢集团内部新调整的绩效考核办法也透露了其突围方向,并系统研究济南、莱芜两个生产基地的规划发展以及竞争力问题。”济钢内部人士透露,通知中提到,“与当地政府一道,促进济南、莱芜大力发展用钢产业,形成产钢和用钢产业集群”。
但同时,济钢对接莱芜的过程却“困难重重”。知情人士介绍,数百亿的搬迁费用成了“第一道坎”。此外,分属两城的济钢和莱钢看似“合并”多年,但整合效果仍不理想,搬迁莱芜的计划或已被搁浅。
相关链接打造“都市型钢厂”自救?
“搬迁非易事,从目前全国已搬迁的钢企来看,扭亏为盈依然是梦。”钢铁行业资深人士介绍,近几年钢铁市场持续下滑,目前钢材价格水平比1994年价格水平的90%还要低。不仅钢价屡创新低,更为严重的是需求不振,有人认为,整个钢铁行业已到“日落黄昏”。
而以搬迁后的首钢曹妃甸项目为例,自2005年开始搬迁,尽管国家同意返还首钢4年增值税、所得税共计38亿元,同时给予国债贴息19亿元以及其他资金支持170亿元,但去年5月才刚刚实现盈亏平衡。为举办世博会,宝钢从2006年便开始将其位于浦东新区的浦钢搬迁至宝山罗泾,耗资超过140亿。对于新浦钢来说,目前还谈不上盈利。“搬迁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变数,也将影响到钢厂乃至地方的发展。”山钢集团相关人士介绍。
“搬迁方案仍为未知数,下定论之前,济钢就必须努力做本地环保升级改造。”该人士介绍,建设“都市型钢厂”,要求钢铁企业必须充分发挥钢铁生产工艺优势,拓展绿色产品制造、清洁能源转换、非金属代谢物资源化和社会废弃物处理消纳,实现各类工艺代谢物的闭环利用、零排放,向社会输出清洁绿色产品,消纳社会废弃物,使钢铁企业成为新型城市运转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