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一力量起到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孟祥龙最引以为傲的。他告诉记者,教师有了本事,就可以直起腰板了,只要他们有了信心,学校发展可以正式启程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教案改革的同时,2010年,学校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个着力点,即“有效设问、有效参与、有效检测”。有效设问环节,教师通过自己对课堂节奏的把握,通过层层深入引学生入胜,以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下课后有了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有效参与环节与有效设问相互衔接,通过问题触动学生,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学生脑子转动才是真正的参与课堂,课堂才能真正有效;有效检测环节,是对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一张试卷、学生间辩论都是很好的检测方式,老师不拘于形式,课堂效率明显提高。这三个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至于如何完成,师生均有自己主动发展的空间。
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条条框框,师生的手脚放开了,有效学习就这样轻松破解了。第一个三年规划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绝地反击,成了天桥教育的一张名片。B
拿下课堂主阵地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教师水平提高了,课堂是最好的检验“战场”。孟祥龙介绍,教师培养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步,第二步就要改课堂。他表示,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学生成长的主阵地,课改成功了,剩下的就是见证奇迹了。
课改的前奏就是改教师的备课。为了让老师们放开手脚大干一番,学校大胆改革了教师教案,让厚厚的备课本变为了薄薄的一页纸。
“备课是老师教学思路的整理过程,但是如果一味按照备课本上课,很容易让老师变为上课机器。面对厚厚的备课本,许多老师将备课看作是一种应付,教学反思很难实现。这样,备课不但不能引领教学而且‘副作用’明显。”孟祥龙表示,一页纸打破这一“怪圈”,解放了教师生产力,才能发展生产力。
教案改革之后,教师每节课的备课思路在一张纸之上体现,小小的一张纸上需要囊括课程标准、学情、教学的三个着力点以及教学反思等众多内容,当所有东西都“浓缩”到一张纸上时,老师们只有深入思考才能提纲挈领,只有不断提炼出课堂上最核心的东西,才能完成教案。有的教案甚至需要整个教研组合力研究才能完成,有效地发挥了团队协作的作用。
“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习惯,只有尊重差异化教学才能培养出个性张扬的学生,因此课改没有模式可循,只有关键点。”孟祥龙说。C
学校有了精气神“学校精神”终于上墙了
在第一次教职工大会上,孟祥龙提出了“宽容大气、自强不息”8个字。在与汇才人前行的道路上,这8个字成了他们互相鼓励、打气的响亮口号,深深影响着每一个教职工,同时也带动学生主动成长。
孟祥龙介绍,当初提到这8个字的时候,已经想把它作为学校精神了。一句话简单,但真正通过一句话,形成一种校园文化、学校精神,这需要时间。
第一个三年规划结束后,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校在天桥区赢得了一把前排的“交椅”。师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但如何可持续发展,孟祥龙又开始盘算了。经过教职工开会决定,“宽容大气、自强不息”被确定为学校精神,并被挂在学校最显著的位置。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