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做外贸做懒了。”施运文直言,即发集团应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作为针织企业“龙头老大”的即发集团,去年的销售额超过百亿元,在即墨带起了圣达、红纺、红妮等一批针织品牌集群。据介绍,即发集团长期以来以加工贸易发展模式为主,产品70%以上用于出口,曾为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运动品牌贴牌生产。
“即发集团的国内品牌店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施运文告诉本报记者,因为即发的外贸做得太好,所以在国内自主品牌建设投入相对滞后,品牌的作用不明显,品牌的价值提升不够。
一个问题是,贴牌生产只有20%的利润,80%的利润被品牌持有者收入囊中。近年来,随着成本优势的减弱和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以及劳动力、能源、资源等的制约因素显现,包括即发在内,山东省许多针织企业处于生存和发展的十字路口。
“山东是家纺服装业大省,但广为人知的自主品牌却不多,而且小企业多抗风险能力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表示,“在山东鲁西北地区,受用工成本上升影响,3万-5万锭的棉纺厂已经关停了很多。”
“山东纺织业要想在产业转移浪潮中生存下去必须转型升级。”高勇说道。
“不转型只能等死”
“说到底是一个品牌建设的问题。”在山东服装协会会长刘建国(微博)看来,山东纺织业规模大,技术装备全,完全具备打造一流运动品牌的能力。但由于做的人少,形不成集群;没有集群规模,就不会有一流的产能和品牌。
山东的服装品牌往往留不住人才,“孔雀东南飞”仍是现实问题。刘建国认为,从企业家自身来看,山东的企业家观念相对陈旧,“一些国际服装论坛和服装周,南方的企业家经常一预定就是上千平米的展台,又交会费又出差旅费和场地费;而山东的企业家,主办方免费邀请都不去参加。”
“不转型只能是等死。”山东的一些企业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早在2010年,给阿玛尼供应面料的如意集团就通过定向增发收购了日本服装业巨头RENOWN公司,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再加上此前该集团已收购的意大利品牌路嘉纳,如意集团布局亚洲和欧洲市场的思路已逐渐清晰。
“专家的共识是,山东并不具备闽粤苏浙等地那样一个由创意、设计、生产、品牌、营销等环节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在段嘉润看来,完整的产业链既不是哪几个企业所能胜任的,也不是现阶段山东服装产业发育水平所能支撑起来的,更重要的是还不具备闽粤苏浙那样的总体经济环境,与服装产业相关的经济要素无法在这里形成聚集效应。
对于山东而言,转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