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文史频道 > 正文
   

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

2018-06-23 12:50:28  |  来源:北青报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作者:孙立川

  6月8日,著名老作家刘以鬯在香港去世,享年100岁。他被誉为香港“本土最重要的现代主义大师”,其作品奠定上世纪香港文学的价值与地位。昨天,香港各界人士参加在香港殡仪馆举行的刘老出殡仪式和追思会。本文作者孙立川先生为香港天地图书总编辑,与刘老有几十年的密切交往,相知较深,昨日追思会的挂幅“文灯不灭”就由他所撰,体现香港各界朋友对刘老先生的崇敬、缅怀。本版特刊发孙立川先生新近完成的“寻屋记”,以此表达我们对刘老的悼念之情。

  北角早就没有《酒徒》所说的“霞飞路的情调”了

  1949年是中国当代史一个分水岭式的纪年,大批上海商人、国民党政要、电影家、作家及各式人等从水路、空路、陆路蜂拥而南来香港。而据港大学者郑宏泰所撰《香港棉纺世家:识变、应变和求变》,很多上海的企业家、商业巨子并不是1948年以后才一窝蜂而来的,早在二战结束之后不久,就有不少纺织家族巨贾已移师香港。当然,南来的文人也有不少,如梁羽生、金庸、饶宗颐等便是1948年前后来到香港的。一批左派文化人北上参加新中国建设去了,另一批文化人却南下香港,如徐吁、曹聚仁、高旅、罗孚、金尧如、李辉英、曾敏之等,他们后来被文学研究家称为“南来作家”,跟去台湾的“渡海画家”张大千、溥心畬一样,头上都烙着个出身于大陆的印记。

  刘以鬯先生生于上海,三十岁时移居香港,以当编辑及卖文为生。他来香港后出版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是《天堂地狱》,整整过了十二年,他才又出版了长篇小说。这部小说1962年10月18日开始在《星岛晚报》副刊上连载,一年之后才付梓出版。《酒徒》是他的成名作,可说是他的半自传体的第一部长篇。

  笔者来香港之后,就住在北角的一个小房间中,觉得空气常常是潮湿的,因而也常常想起刘先生在《酒徒》中所说的“潮湿的记忆,现实像胶水般黏在记忆中”的句子。他在第四章中以散文的笔调将他个人经历过的时间及地方调色成一段个人的记忆,颇有点新感觉派的味道。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孔府里公爷小姐怎样长大:要求十分严格
下一篇:士风矫激:东汉士大夫政治
 
0
 
 
 
 
推荐资讯
临朐大樱桃:做好一份“甜蜜事业”
临朐大樱桃:做好一份
威海中心城区冬天灯展正在火热布置中
威海中心城区冬天灯展
用上黑科技 大樱桃寒天上市
用上黑科技 大樱桃寒天
“一勺米”聚“百家情”
“一勺米”聚“百家情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