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去查询并访查刘家故宅的是也斯先生。1989年4月初,也斯(梁秉均)还是香港大学讲师,去复旦大学参加“第四届全国台湾暨海外华人文学学术研究会”,他行前受刘以鬯先生委托,想去刘家旧居拍一些照片,恰好遇到曾于1988年底赴港时认识刘老的华东师大钱虹老师,知道她是上海人,就请她当向导。
清明时节,他们就在绵绵春雨中去到江苏路上,却怎么也找不到559弄。问过路人甲、路人乙,方知这些弄堂几十年中已经过大整改。翌日,也斯先生离沪返港,终成遗憾。
钱虹老师在5月中再次去踏访,这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找到了位于江苏路563弄(559弄早被拆了)的一幢三层灰色楼房,灰墙外的一扇铁门上,挂着“长宁区第一业余中学”的牌子,一看门牌:42号,离99号还远着呢。她又找到江苏路地段房管所查询,所里的人找不到99号A、B栋的资料,猜想99号或已被拆除成为长宁区电信局的仓库了。钱虹遂又折回42号的“长宁区第一业余中学”,但因找不到学校老负责人,又一次失望而归。
翌年10月,钱虹赴港开会,又访刘以鬯先生,细说找房经过。刘先生说:“我在上海的旧居不是两层楼而是三层楼;第二,此住宅在进弄堂的右手而非左手。”施蛰存先生也清楚记得是弄堂右侧的三层花园洋楼房。1990年末,钱虹第四次到42号,终于找到老校工,他证实这幢楼就是江苏路559弄99号A、B二座,所叙述的内容基本上与刘老的记忆吻合。刘老后来告诉我:“钱虹老师拍的照片,我也认出来了,就是当年的旧居。”事情到此似乎真相大白了。
进入21世纪后,上海沧海桑田,浦东新区崛起,浦西也不断翻拆改造。这幢老房子还能逃脱掉被拆除的命运吗?它还有可能成为当代文学史研究家凭吊故人故事的胜迹之地吗?
香港文学研究家黄劲辉博士在拍摄刘以鬯文学传纪纪录片《一九一八》时,曾去上海拍摄刘家旧居。我看这部纪录片时,片中的刘宅却是一座二层红砖的办公大楼。钱虹于1990年底踏勘出563弄42号是刘老真正的老房子(又经刘先生确认过)后,难道该所旧居已被改建成这样的吗?
刘老和刘太太也同意我的怀疑,但这么多年呢,难保它不会面目全非。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我受二老之托,重寻刘老旧居,我真想搞清楚,99号、怀正文化社,这些雪泥鸿爪般的文学旧地还能遗世独立吗? 5/8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