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明 云南梁河县报道
【一】
在土司衙门旧址里,小女孩杜娇娇递给我一张父亲的名片,正面写着:
“杜德光云南省傣族民间艺术葫芦丝传承人制作大师”,下面是电话、手机和QQ号。”
翻过来,背面还有一段:
“本人是哏德全的表弟和徒弟,熟练掌握各种葫芦丝、巴乌调制作与演奏技巧,经常参加国内演出和展演,曾几次出访缅甸交流演出。”
这里是滇西,云南德宏州梁河县,以傣族、阿昌族等为文化特色。南甸土司衙门是本县的注明历史建筑,曾是土司的住所与官邸,现今是一个收门票的景点。
杜德光和土司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因他擅吹葫芦丝,也擅长制作,在当地颇有名气。梁河又被认为是葫芦丝的发源地。于是,他获得一个机会,在旧土司衙门大门旁的廊房里获得一个两层门店,向游客展示和售卖葫芦丝。
他的老婆正坐着,专心地做葫芦丝。已经晒干的葫芦,底部挖了三个并排的孔,中间的较大,两边较小。葫芦内的瓤已被掏空了。葫芦顶部,就是和藤缔结的头部,也被切平了,同样挖了一个孔。
这是她今天的主要工作:在葫芦顶部塞入塑料吹嘴,往底部的并排三个孔里,并排地装上三根用紫竹做的吹管。
吹管很像竖笛。中间较粗,直径约二十厘米,叫“主管”;两边的较细,直径只有十来厘米,叫“副管”。主管前侧已并排钻了6个圆孔,看起来就是竖笛的孔,孔和孔之间的距离并不均等。后侧也钻了两个圆孔。
主管内部的竹节已被打通,但两端都堵住了。一头是要装入葫芦内部的,前侧已经切开一个四方的孔洞,并嵌上黄铜材质的簧片。簧片就像人的舌头,葫芦丝发声就靠它了。
两根副管,一根能发声,一根不发声只起平衡、装饰的功能。发声的那根副管,也打通竹节,塞入葫芦内的那头也装了簧片,但漏在葫芦外的这一端,则不塞死,而是另绑一个小塞子,在需要时塞住或取下。
葫芦丝发声原理就是,人嘴通过吹嘴往空葫芦内注入气体,这时葫芦变成了一个气箱,簧片的簧舌受气箱的气流影响而震动发声,并进入竹管内,激发管内空气柱,形成共鸣发声。
杜德光的老婆是娴熟的葫芦丝安装工,借助一系列工具的帮助,把这些事先通过机器做好的葫芦、主管连在一起。一天下来,她能安装上百个。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