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婷 通讯员 姜政 王晓
一手扶稳藤蔓,一手轻巧采摘,指尖稍一用力,随着“啪”的一声,成熟的“糖珀琥”圣女果便落入掌心。在东平县大羊镇杜村的暖棚里,农户解洪哲正忙着收获这份独特的“金黄”。
初冬时节,杜村的设施农业大棚内暖意融融。一株株圣女果藤蔓蜿蜒向上,绿意盎然。如今,一排排现代化大棚已经取代过去的传统农田,改写了村庄的发展轨迹,也刷新了村民对土地的期待。
“这批‘糖珀琥’是7月中旬定植的,10月底开始采收,能一直摘到明年元旦。”解洪哲利落地提起满篮果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3年前,他毅然放弃电力行业的工作,返乡承包大棚,投身设施农业。
然而,起步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年,由于茬口安排不当、技术指导不到位,裂果严重,损失不小。但他没有气馁,第二年转向更可控的暖棚种植,并与山东寿光的知名种苗公司合作,引进多个新品种。在镇农技员的精准指导下,果品品质实现质的飞跃。
今年,他总结经验,聚焦“糖珀琥”单一优质品种,通过定期打杈、科学施肥、严控温湿等精细化管理,预计亩产可达4000公斤。按当前地头收购价计算,亩均收益稳稳超过万元。“糖珀琥”成了村民口中的“金果子”。
冯宗芹是长期在解洪哲大棚务工的村民之一。她边采收边感慨:“在大棚里不仅赚了钱,还学了技术。”如何选苗、判断成熟度、精细采摘……设施农业不仅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还成了传播先进种植和管理技术的“田间课堂”。“学会了这些技术,我琢磨着,是不是自己也能种上一棚。”冯宗芹对未来充满期待。
大羊镇设施农业的成功实践,是东平县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东平县立足“江北水乡”定位,锚定“富民强村”目标,全力推动设施农业、生态渔业发展,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东平实践。目前,东平县已建成1.3万余公顷大棚,“春瓜秋菜”模式经济效益显著,吸引5万余名群众参与其中,实现人均年收入过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