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密市密水街道王家屯村的禾昌润家庭农场,迎来了一批前来采摘游的客人。他们有的是城里来乡下走亲戚的市民,有的是专门带着孩子来进行“亲子游”的大家庭,还有的是多次来过的“熟客”。
眼下,禾昌润苹果基地的苹果已经进入采摘旺季。走进果园,挂满枝头的苹果,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红彤彤煞是喜人。农场推出了“品味密水苹果、徜徉果香秋韵、感受乡土风情”为主题的入园采摘活动,以苹果为载体的乡村游成为了禾昌润家庭农场的特色和方向,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吸引周边游客前来体验,感受亲手采摘苹果的乐趣,品尝枝头到嘴边的甜蜜。
禾昌润家庭农场的主人邓昌玉是一位80后,大学毕业之后在外地创业,2019年,他回村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创办了家庭农场,建设了有机草莓采摘园、苹果蜜桃采摘基地,集文化旅游、园林培育、农业采摘于一体,与相关教辅机构、企业联合创办了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企业团建基地,实现了农文旅教融合发展。
观念一变天地宽。邓昌玉创办的家庭农场,坚持绿色无公害理念,从“卖产品”到“卖过程”,致力打造一个让都市人休闲娱乐放松的好去处。游客通过农事活动或乡野拓展,体验田园生活,享受郊野乐趣。
“农场建设了一个草莓大棚,现在已种植了8种草莓,包括章姬、红颜、白雪公主等。这里的草莓都是无土立体栽培模式,全部‘住’上了小高楼,喝上了纯净水,既干净又卫生,采摘起来也轻松。现已开花,再有20天就可入园采摘啦!”邓昌玉说。
邓昌玉始终紧跟果品发展前沿,引进了秋月梨、永莲蜜桃、油桃、嘎啦苹果等市场最新品种,全部采用采摘模式或线上销售模式,产品供不应求。现在,禾昌润家庭农场已成为市民体验田园生活、享受郊野乐趣的“打卡地”。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高密市坚持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人才回流,吸引了越来越多有闯劲、有想法的新农人返乡创业,他们在千里沃野,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引领越来越多人共“富”乡村振兴路。
走进位于高密市大牟家镇的谷丰家庭农场,机声隆隆,大型烘干塔正开机作业,烘干好的玉米,直接输送到标准仓。
谷丰家庭农场集中流转了当地3个村的1700余亩土地进行粮食种植,聊起“种粮经”,80后农场负责人刘庆强妥妥的是一个“老把式”。他一边比划,一边介绍:“咱这几年一直采用‘非等距法’种玉米,以宽幅2.4米为例,大行间距保持在85厘米左右,小行间距保持在45厘米左右,大行为通风通道,小行为水肥通道。滴灌管道也由3道变为2道,既节省了生产成本,又保证了水肥集中供应。”
经过多年试验摸索,刘庆强创新“非等距法”种植玉米,打破传统的4行等距播种法,改为4行非等距播种法,找到了最适合本地玉米的种植方式。“同样的品种,按4行等距播种每亩能栽4500株,而按4行非等距播种,每亩可栽4800株,每亩地增产200斤不成问题。”刘庆强说。经实打测产,谷丰家庭农场每亩玉米最高产量863.93斤。刘庆强还探索了5:1布局法,实现全部地块5年一次换茬。
大牟家镇是高密市的粮食主产区,走进刘莉家庭农场的直播间,主播正介绍得热火朝天。该农场正在探索拓展电商平台销售,提高粮食附加值。
刘莉家庭农场目前的种植面积有5600多亩,年经营收入1600万元以上,其主要种粮秘诀是向科技、规模要效益。
多年前,刘莉就探索出在大田中使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这个方法可节水30%以上、节肥10%以上,亩均降低成本100元,增产15%以上。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我们今年建成了600亩智能滴灌区,在手机App上操作就能完成浇水施肥。”刘莉一边说,一边打开手机演示,智能滴灌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另外,大规模采购种子、化肥,可获得农资团购价格;实现超大面积连片作业,可降低农机使用成本;测土配方可以大大减少化肥使用量……合计下来每亩成本降低不少。
在种粮的同时,农场不断丰富农产品种类,研发观光旅游、自由采摘等项目。为拓宽销售渠道,农场线上开通淘宝店铺、微信商城等,线下采取社区团购、商超对接等方式销售,每年增收60万元以上。刘莉还让农场作物逐步实现深加工增值,比如生产石磨面粉、富硒产品等,开启了粮食全产业链的品牌进阶之路。
“老少爷们跟着我,也能通过种地多赚点,实现共同富裕。”刘莉说,如今,已经有4个00后大学生加入了她的团队,“都是很爱学、很能干的年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