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花饽饽“捏”出幸福味

2025-10-15 08:16:49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本报记者 赵希翔

  在我国北方,人们习惯将花样面食称为“饽饽”。当普通面食遇到灵巧的双手,再叠加丰富的想象力,便升华为一种指尖上的艺术——花饽饽。在桓台县新城镇邢庙村,经营花饽饽的刘璐让这项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青春,传递出浓浓的幸福味。

  10月13日,记者走进刘璐3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作坊,空气中弥漫着麦香、奶香与果蔬的清新气息。刘璐正系着围裙,在案板前专注地揉面。

  “面是花饽饽的‘骨血’,揉面的力道决定了口感。”刘璐说。花饽饽的主料是精选面粉。花饽饽的辅料则更为讲究:农家笨鸡蛋增香,纯花生油提味,牛奶让口感丰润。更独特的是,刘璐用菠菜、火龙果、南瓜等榨取的天然汁液,完全替代了传统食用色素,赋予花饽饽健康而绚丽的“外衣”。

  揉面是个力气活,更是个技术活。反复揉、压、揣、摔,直到面团达到“手光、面光、盆光”境界,刘璐才肯罢休。“面揉到位了,花饽饽才筋道,才好吃。”

  花饽饽的灵魂,更多体现在“造型”上。取一小块醒发好的面团,在手上捏、搓、挑、压,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眨眼之间,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福猪初具雏形;几经修饰,一条体态丰满的锦鲤跃然掌上,龙凤呈祥、石榴多子、寿桃贺岁……世间百态、美好祝愿,都能用手中的面团呈现。

  “造型必须要快,速度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慢了,面团水分蒸发,表面会干裂,部件之间的黏合度也会下降,不仅影响美观,更影响口感。”制作花饽饽的过程,犹如欣赏一场指尖上的演出,紧张而又充满韵律。

  凭借过硬手艺、绿色健康理念和层出不穷的创意,刘璐的花饽饽火了,登门订购者络绎不绝。逢年过节,她和15名员工常常要忙到深夜,但无论多忙,刘璐始终坚守着四条铁律:原材料必须高质量,工作间必须一尘不染,造型必须惟妙惟肖,发货必须准时高效。

  有一次,刘璐随手在网上发布了一条制作花饽饽的短视频,竟获得了超过3万的点击量,并直接带来了上百个订单。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有20多人循着网络找上门来,希望拜师学艺。

  “希望花饽饽的幸福味道可以飘得更远。”刘璐笑着说。对于上门求教者,她毫无保留,手把手地教,既热情又耐心。此外,她还积极参加“非遗进社区”活动,在社区现场教学,让这项古老的技艺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如今,刘璐的学员遍布四川、贵州、甘肃、内蒙古等地,她还创新性开发出“花饽饽中式蛋糕”,将一个个小造型组合成寓意美好的大型面食作品,同样供不应求。

  从家庭面食店到今天月订单量超过3000件的现代工坊,在刘璐手中,古老的花饽饽已不仅仅是餐桌上的美食,更成为人们连系情感、传递美好祝福的文化纽带,在新时代焕发出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一粒种子”链式崛起
下一篇:济宁市妇联助力女性提升幸福力
 
0
 
 
 
 
推荐资讯
云销雨霁海盐田
云销雨霁海盐田
“金蝉树”上苹果红
“金蝉树”上苹果红
聊城三十里铺镇:小锦鲤“游”出亿元大产业
聊城三十里铺镇:小锦
济宁育企强链“双赋能”激活力
济宁育企强链“双赋能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