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借鉴西方先进的慈善捐赠理念,使我国高等教育捐赠文化培育与世界接轨、与时代同步。同时,不断提高民众对高等教育捐赠的价值认知:高等教育具有引领性的作用,高等教育捐赠将私人财富转化为教育公共资源,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人类持续进步;捐赠高等教育是实现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理想的理性选择,也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战略投入。
然而,长期以来,“将财产留给子孙”“维护和扩大家族财富”这种血缘文化观念以及“财不外露”“劫富济贫”“枪打出头鸟”等狭隘价值观严重影响了我国的高等教育捐赠热情。部分先富裕人士狭隘的财富观,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捐赠事业的繁荣发展将是一个巨大挑战。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田家炳、邵逸夫、霍英东等教育慈善先驱的慈善精神和事迹,倡导符合现代文明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财富观,引导先富裕人士破除传统狭隘财富观,变“小我”为“大我”,积极倡导“最大化人生价值”“家国情怀”等财富价值理念,使其逐步成为引领高等教育捐赠事业发展的榜样和中坚力量。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3.推进高等教育捐赠管理模式变革
制度供给是高等教育慈善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完善高等教育捐赠的法规体系。在《慈善法》框架下,出台高等教育捐赠管理使用、投资运作、信息披露、监督激励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确保高等教育捐赠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公益诉讼制度,赋予任何人和组织为了保护“公益资产”不受侵害而提起诉讼的权力;通过提高侵权人违法违规的成本,强化责任追究,来减少或杜绝高等教育捐赠中违法违规事件。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