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怀柔区经营一家“高颜值”的特色民宿的馥馥也有这样的同感。她说,当地旅游管理部门的大力宣传推广给予了他们很大的支持,让他们的生意火了起来。但当地实施的一些行业标准化建设却有些欠“考虑”。比如,标准要求当地的所有民宿、客栈、农家乐要制作统一的床单、被罩。馥馥说:“标准化可以形成地域特色,但对于民宿来说,可能会破坏其原有的独特风格。”
一直努力在做当地乡村文化和游客之间的“中间人”的郝佳佳,是浙江绍兴外婆坑村一家民宿的主人。“我们现在最迫切地就是希望政府能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村民向游客展示乡村魅力和特色,而不是连村民都不知道这个村子到底好在哪儿。因为仅靠我们个人的力量来完成这样的培育,能力实在太有限了。”郝佳佳另外建议,政府在通盘规划当地乡村旅游时,除了解决水电、通信、交通等问题外,还应将建立“游客服务中心”这样的配套设施考虑在内。
在广州增城区知名景区白水寨山脚下聚集了几十家民宿,“我们村里的环境确实不错,但是休闲和游玩的项目开发的太少,游客玩一会就走了,住下来的不多。民宿的集聚导致这区域房价普遍偏低,大部分不到200元/间/夜。如何留客人过夜,提高整个区域的宣传力和运营力是需要他们和政府共同探讨的问题。”经营白水仙农家客栈的当地村民高彦明说,由于生意一直不温不火,所以高彦明只留年过半百的妻子在家打理民宿,外出工作的他只有晚上回家帮忙。
随着这两年民宿数量爆发式增长,一些地区供大于求的隐忧开始逐渐显现,还有不少民宿主反映,虽然节假日里‘一房难求’,但平时几乎没有客人,空档期非常严重。加之,有执行力的统一标准和规范迟迟没有出台,大家仍在摸着石子过河,市场上的一些乱象也开始阻碍民宿的健康有序发展。前不久,大理因未安装污水处理设施和未办理排污证以及无证经营等原因关停了72家客栈,其中也包括一些乡村民宿。
戚玉静坦言,最近这两年民宿一直比较火,但是客人的安全如何保障、民宿所提供的服务标准到底是什么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民宿的发展应该是在一定标准化要求下的个性化的发展。比如,开设民宿的审批流程与要求,消防设施、安全通道、安保人员的标准,卫生条件的要求,特殊行业许可证等相关证照的办理,以及民宿物业的合法化,是否涉及违章建筑等,需要在这样的标准化的框架下发展独立的个性化的民宿。政府要支持这个产业,也要有根据地去规范这个产业。”戚玉静的这一番话道出了大部分民宿主的心声。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