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签订拆迁协议的第一天,全村只有13户签约。工作组顶着巨大压力,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历时两个月,全村381户村民全部签约。“除了如何安置补偿,老百姓最希望知道棚改政策是否公平、公正、公开,我们坚决不能让弱势群体吃亏,坚决不能让钉子户沾光。 ”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棚改拆迁安置办公室主任王莉说。
最大限度维护拆迁户的利益,才能在拆迁工作中赢得最大多数人的理解、支持。崔长旺负责管区的村里,有一户村民与村“两委”有宅基纠纷。 15年来,该村民多次为此事上访,面对拆迁,他表示,如果不解决宅基问题,自己坚决不签字。崔长旺承诺,只要不违反相关政策,一定为他解决好。在向村里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多方调解后,事情最终得到圆满解决。看到工作组的诚意,该村民二话没说,立即签字。像这样全力保障村民利益的例子不胜枚举。
走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棚改攻坚期间,工作组人员常常早晨7点上班,凌晨2点回家。历时两年,圆满完成了既定村庄的棚改任务。
团结和谐、甘于奉献,干部“不待扬鞭自奋蹄”
棚改,凝聚了人心,为街道培养了一支团结和谐、敢打硬仗的铁军。“攻克了棚改难题,在街道党员干部眼里,其他一切困难都不再是困难。 ”作为这支队伍的领头人,李洪伟深有感触。
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是带出过硬队伍的关键。棚改期间,李洪伟总是最早一个来,最晚一个走。他曾连续工作30个小时没合眼。李洪伟的哥哥背着他在自家院内建起了四间房,但该村已列入城市区规划范围,不允许私自建设。劝说无效后,李洪伟硬是组织机械扒掉了哥哥花7万元盖起来的新房。看到这,村内其他两户村民主动拆除了私搭乱建的建筑。“不管是谁的房子,只要不经审批,都要一视同仁,必须拆。 ”李洪伟坚定地说。
杜建峰连续45天不回家,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一度精神恍惚,险些晕倒。媳妇带着哭闹的儿子来指挥部找他时,儿子搂着杜建峰的脖子死活不撒手。
刘福民患有糖尿病,他每天带着针药,自己打完针后,继续没白没黑地工作。
26岁的张森坚守棚改一线,新谈的女朋友跟他分手。他丝毫不后悔,却说:“不理解咱街道工作,将来肯定不是个好妻子。 ”
这样的典型事例还有很多。棚改一线党员干部的不易,留守机关的后方人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今年3月27日晚上23点58分,东周村最后一户居民签订征迁协议,仅有5天的奖励补助期内,东周村实现签约率100%。消息传来,留守机关的工作人员同样喜极而泣。棚改过程中,无论是坚守一线,还是留守后方,大家一起哭,一起笑。后方人员自觉干好手头工作,创建卫生城市、清河行动、推广清洁煤……每一项工作都落地有声。人人都说“不能再给棚改一线的兄弟姐妹添乱了”。
有了集体荣誉感、归属感,队伍就有了凝聚力、进取心。如今,走进渤海路街道,一切井然有序,紧张忙碌,人人带着一股子向上的精气神,呈现出“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工作局面。
“敢于担当,事竞一流”的街道精神成为人人践行的自觉行动。 2017年庆云县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综合考核中,渤海路街道获得8项集体荣誉,9人获得先进个人或优秀个人荣誉称号。街道干部队伍获得优秀团队称号,被记集体三等功一次。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