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的价值
除价格外,突然终止收购的情况亦是引人关注。对此,渤海金控在公告中表示,终止收购华安财险14.77%股权,既有保监会发布相关文件以及在审核通过的时间方面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因素,也涉及资本市场环境和证监会再融资政策变化、其自身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等方面,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做出的决定。
事实上,渤海金控收购华安财险股权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此前,渤海金控还曾因与14.77%股权的出让方广州市泽达棉麻纺织品有限公司沟通过程中,在相同交易价格上,交易支付方式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决定放弃该部分股权的优先购买权。
目前,华安财险第一股东为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0%,而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2.5%,海航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14%,如果渤海金控收购14.77%股权成功,则海航系将合计持有华安财险34.41%的股份。
当然,近期放弃申请设立保险公司、收购保险公司股权,以及转让保险公司股权的情况并非个例。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4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参与设立保险公司,上年同期则为34家,同比减少59%。
这种“降温”的原因,更多是监管趋严。保监会新近发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显示,根据持股比例、资质条件和对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保险公司股东将由此前三类细化为四类,包括财务Ⅰ类股东、财务Ⅱ类股东、战略类股东和控制类股东,并且根据股东种类要求在相应时间内不得转让所持有的股权。
的确,一些社会资本并非真正想做保险,而是视保险牌照为融资平台。在刚刚过去的一周,保监会两位副主席先后发声,强化保险监管。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保险监管千招万招,管不住资本,都是无用之招。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要进一步严格股东资质审核,引入具有理性稳健理念的投资人,让真正做保险的人来做保险。
某保险公司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在负债端和资产端,保监会通过对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的限制和规范,以及对资产负债匹配、关联交易等行为的规范,使得激进模式难以再现江湖,一些股东赚快钱的幻想破灭。这对于那些“初心不正”的社会资本而言,保险牌照的吸引力自然下降。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