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书画频道 > 正文
   

“拼布传统与艺术”:布上的美好大西南

2018-08-02 12:19:46  |  来源:中国文化报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来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拼布艺术同样体现了独特的民族认同和审美。云南文山的苗族拼布融入了拼贴、刺绣、镶补、滚边等传统工艺,很多拼布上还有蕨纹。传说在饥荒年代,苗族靠蕨菜来充饥,因此后代苗族会用蕨纹来寓意吉祥平安。贵州苗族的拼布工艺则以茧片绣为代表,又称为板丝绣。这是一种在中原大地演化多年的古老技艺,目前只在贵州的少数苗寨中仍有保留。

  “壮族有崇拜花神的习俗,认为花朵是一切生命的起源和延续。壮族人把住的干栏式木楼称为花楼,绣娘们坐在花楼的窗边,朝外望去,不管花鸟鱼虫,凡是所见的美景都能变成手中的拼布被面。”黄碧瑜从小学习纺织刺绣,如今,隆林的大多数壮族还保留着在女儿结婚时,由母亲送上一幅拼布被面的习俗。黄碧瑜说:“我们会选出最吉祥的一天开始制作被面,寄托母亲对女儿最美好的祝福。”

  “从拼布作品上我们不仅能看到不同民族的织绣工艺,也能了解到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信仰,拼布是我们研究非物质文化和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窗口和载体。”云南民族博物馆副馆长张金文说。

  中美联合保护拼布工艺

  拼布作品寄托了少数民族对美好的向往,但随着商业化大潮的袭来,越来越少有人使用手工缝制的被面,相关的知识和技艺也面临传承的困境。在广西天峨县,韦国娥、韦国芬两姐妹经营着一家壮族服饰手工店,出售手工制作的壮族传统服饰、鞋帽、背带、被面、土布等纺织品,她们至今还保留着手工织布、染色、刺绣、布贴、拼布等工艺。她们感慨:“如今只有老人还在使用手工缝制的被面,更没有人来接我们的班,也不知道我们的店还能经营多久。”

  随着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宣传,学者、文化工作者和当地手工艺人开始致力于研究和保护拼布和拼布工艺。在贵州,一项绣娘计划正在落实。“计划以少数民族绣娘为对象,除了对他们进行织绣技艺的培训,还在产品研发、市场销售等方面提供帮助。拼布技艺就是其中一个方面。”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韩军说。

  从2007年起,中国民俗学会、美国民俗学会以及中美两国的博物馆、文化机构就民族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存、记录、展示和研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在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展览、出版、培训上建立了相互沟通与合作共赢的关系。2013年,在中国举行“化零为整——21世纪美国拼布艺术展”展示了美国25位拼布制作者的作品。随后的2015至2017年,中美双方六馆联合策划了“中国西南拼布展”并在美国多地巡展,深受民众欢迎。而此次“拼布艺术与传统”展则将“中国西南拼布”展搬回了国内,体现了中美两国博物馆在拼布传统艺术上跨国合作和交流的努力和成果。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立秋时节 赏古今名家笔下的一抹秋色
下一篇:书画造假:千年难题仍难解
 
0
 
 
 
 
推荐资讯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业 多点发力点亮绿色经济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观走访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
种下“牧草绿”,治愈“盐碱白”
种下“牧草绿”,治愈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