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点下班的时候,给我打电话,把医生的出诊、停诊信息告诉我。”王航指着医院大厅的滚动屏幕说。当时手机还没有拍照功能,只能一条一条念出来。
“这是一个比较著名的案例,”王航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初期,好大夫在线的很多医生信息,都是我们一个个跑门诊大厅或与医院谈来的。”
好大夫在线创立的第一年,通过这种“笨”办法,网站的信息逐渐丰满起来,患者不仅可以查看医生的出停诊信息,也能简单了解各个医生的基本情况,由于非常实用,好大夫积累了第一批患者用户,事实上,好大夫在线是在以一己之力提升了就医体验,而这本该是公共医疗的责任。
2007年,好大夫在线增加了一项新功能,这也代表了中国互联网医疗从静态走向动态、鲜活。
上线一年来,王航发现,网站用户自发地交流自己看病的经历、点评某个医生的水平,其他一些医疗论坛中,患者的活跃度也很高,王航琢磨着,应该把这些点评收集起来,实时在好大夫在线上更新,这样,静态的信息就变得动态、鲜活起来了。好大夫在线的第二个功能出炉了。
并非积累足够的医生资源才能创业,好大夫在线发展两年多来,王航没有认识太多的医生,而是从解决患者困难入手,但医疗行业的核心是医生,这一触及本质的转折点发生在2009年。
这一年的一天,王航同时拜访了北京儿童医院眼科的于刚医生和北京协和医院妇科的龚晓明医生(后者现已离开创业),两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需求:能不能在患者中筛选出适合自己专业特长的、比较严重的病人。
这一想法实际上具有分级诊疗的概念,因为,普通门诊对医生而言只能被动接受,谁挂号都得看,没有选择权,患者往往无法得到最合适的治疗,医生也经常不能发挥专长。
王航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发生在北京协和医院,有一天他拜访神经内科李晓光医生,那天正好赶上李医生看病到中午12∶30,当被问及是否有成就感时,李晓光不无沮丧地说:“国家出钱让我出国学习运动神经元疾病,结果今天上午很多是头疼、头晕的患者,运动神经元疾病的患者一个都没有。”
王航遇到的很多专家都反映到这一问题,并希望能在网上开辟分诊、转诊绿色通道,2009年,好大夫在线的转诊、咨询通道应运而生,中国的互联网医疗从患者端连接到了医生端。
患者对这一新功能甚至比医生更喜爱,有患者反映,“真是神奇,以前花钱从号贩子手中买到专家号,现在却能一分钱不花地获得专家问诊。”
至此,好大夫在线已形成了综合服务的互联网医疗模式,每天有300万人浏览好大夫在线,其中4万个患者会把自己的病情提交上去,寻求医生咨询及转诊机会,截至目前,好大夫共收录36万多名医生,超过10万注册医生,其中90%多是主治以上级别。
事实上,除了满足医生筛选病人需求,好大夫在线还为医院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王航称,2015年12月的统计,能追踪到的转诊病人为医院带来30亿收入,“这是12月一个月的量。”而好大夫在线的收入也实现了年年翻番。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