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明
认领一块菜地,种出“春华秋实”。山亭区西集镇空港产业园片区党委依托毗邻龙河优势,以盘活龙河南岸的一处闲置集体土地为突破口,打造标准化“龙河畔-农耕里”共享菜园,吸引城区和附近居民认领土地、自主种植,不仅体验了农耕生活的乐趣,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9月12日,记者来到位于西集镇龙河南岸的“龙河畔-农耕里”共享菜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用篱笆围起来的“共享菜园”,每个菜园面积为40平方米至60平方米。这些“共享菜园”被分割得整齐划一,种上了各种时令蔬菜,每块菜园旁都立有标识牌,标注了“园主”的信息。两位志愿者正在一块菜园内忙着采摘带着晨露的新鲜蔬菜。
一位志愿者说:“我俩是卢山口村爱心食堂的工作人员,这个菜园是俺村认领的,种的都是家常菜。今天摘了些豆撅子菜,中午给村里70岁以上老人做豆撅肉包子。”
“这儿原来是一片小树林,去年‘图斑’治理后一直闲置着。”西集镇空港产业园片区党委成员、卢山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淏说:“今年初,在区委组织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引导下,我们村确定发展思路,将这200余亩临河的闲置土地精心整治,做成菜园地,对外出租,一方面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是吸引城区的一些市民来到这里,体验一下农耕生活的乐趣。目前,“龙河畔-农耕里”的小菜园已全部被认领,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余万元。”
据介绍,“共享菜园”采用自种、托管两种租赁服务模式,受到不少退休老人和亲子家庭的追捧。空港产业园片区党委还计划打造“共享菜园”二期,逐步完善菜园的各项管理,进一步丰富多种形式的田园配套服务,让更多的市民能在龙河畔感受田园之美、农耕之趣。
小小的一块菜地,不仅承载了城区居民的乡愁,圆了城市居民的“田园梦”,也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休闲紧密结合,赋能乡村振兴。山亭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龙河畔-农耕里’共享菜园是西集镇卢山口、南河岔、伏里、翼云等村整合闲置土地的一次创新尝试,这种运作模式既唤醒了沉睡的土地资源,又为村集体经济开辟了源头活水。目前,越来越多的村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探索‘共享菜园’模式,既缓解了部分群众家庭吃菜问题,又解决了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还实现了不少人心中的‘田园梦’,很受群众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