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从负债到共富

2025-09-12 07:32:47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一大早,汶上县苑庄镇毕村面喜乐粗粮加工共富工坊里就响起了机器声。村民毕延春正忙着把刚轧好的荞麦面条装袋,脸上笑出了褶子:“以前俺得去镇上打零工,现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还能照顾孙子,这都是李书记带来的好日子。”

  毕延春说的李书记,就是毕村党支部书记李群。2016年之前,毕村还是个没人待见的“烂摊子”——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靠着集体经济红火过,可后来发展没后劲,干部没干劲,村民没盼头,村集体欠下140万元外债。

  摸“家底”聚民心

  2016年,村“两委”换届,在外做生意、小有名气的李群,被村民拉回了村。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那天,村委会小院挤满了人,有人盼着他能带来变化,也有人私下嘀咕:“欠了这么多钱,谁来也白搭。”

  李群没说啥豪言壮语,拿着个笔记本,挨家挨户串门。党员毕德春记得清楚:“那时候李书记天天晚上来俺家,坐小马扎上听俺说村里的事,笔记本记得满满当当。”摸清了“家底”,李群在第一次党员大会上拍了胸脯:“党组织不能散,日子不能穷。这140万元的债,俺们党员带头一起还。”

  要干事,先聚心。李群先从整顿党组织下手:每月的主题党日,他提前把议题列出来,让党员们带着想法来;村里的路灯坏了、下水道堵了,他领着党员先上;村民有矛盾,党员分片去调解。

  慢慢地,党员们的劲头足了,村民们也觉得“村里有主心骨了”。毕德春说:“以前开党员会,稀稀拉拉来几个人;现在一通知,都早早来等着,生怕落下。”

  30多间厂房全盘活

  毕村有30多间废弃厂房,但常年锁着门,成了堆杂物的地方。李群看着心疼:“这盘活了,就能给村民找活儿干。”

  他带着村干部跑镇里、找朋友,四处打听有没有愿意来村里办厂的企业。第一次和一家服装加工企业商谈,老板来了一看,厂房漏雨,没电没水,摇头走了。李群没气馁,回来就领着党员修屋顶、接电线、通水管,把厂房收拾得干干净净。过了半个月,他又找上那位老板:“您再来看一眼,有啥问题,俺们接着改。”

  老板被他的诚意打动,最终入驻。2018年,服装加工厂开了业,能容纳30多个村民上班。村民毕士连以前在外地打工,现在每天步行10分钟就能到厂上班。

  接着,家具制造厂、纸箱厂也陆续搬进了旧厂房。30多间闲置厂房全部盘活,村集体每年能收租金40多万元,还带动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到2020年,毕村不仅还清了140多万元外债,村集体收入还突破了50万元。

  兴产业开工坊

  今年年初,李群又有了新想法:“光靠收租金不行,村里得有自己的产业,让更多村民跟着受益。”他发现,现在城里人爱吃粗粮,村里种着小麦,“要是办个粗粮加工厂,肯定有市场。”他有了思路。

  说干就干,李群又开始忙起来,选厂房,把村委大院旁边一间320平方米的旧仓库腾出来;筹资金,他跑镇里申请扶持政策,又发动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入股;买设备,挑最适合加工粗粮的机器;试产品,他带着工人一遍遍地调配方,面条煮出来先让村民尝。

  今年2月,面喜乐粗粮加工共富工坊正式开工了。现在,工坊每天能生产1000多斤面粉,还有荞麦面、菠菜面、鸡蛋面等十几个品种的面条,注册的“面喜乐”商标也批了下来。李群还搞起电商,让村里的年轻人在网上直播卖产品,现在每天能通过快递发出去200多单。

  如今的毕村,村集体年收入突破60万元,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文化广场上每天都有跳广场舞的村民,孩子们在健身器材旁追逐打闹。村民见了李群,都热情地打招呼,“李书记,又去工坊看啊”“李书记,俺家那片高粱快收了,能不能给工坊留着”……面对村庄的变化,李群总是笑着说:“不是俺本事大,是党员群众一条心。大家伙儿心往一处使,日子哪能过不好?”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 小切口里见真章,暖心服务显温度
下一篇:暖心服务送到了心坎上
 
0
 
 
 
 
推荐资讯
齐鲁超赛热身赛淄博2:0战胜滨州
齐鲁超赛热身赛淄博2:
黄河岸边,鱼跃人欢
黄河岸边,鱼跃人欢
辛芷蕾获最佳女演员奖
辛芷蕾获最佳女演员奖
马牙枣丰收
马牙枣丰收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