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单县高韦庄镇潘庄村的葡萄大棚,一串串“阳光玫瑰”垂挂在藤蔓上。这片充满活力的葡萄园,是高韦庄镇以特色产业撬动乡村振兴的一张靓丽名片。
近年来,高韦庄镇立足黄河故道的资源禀赋,以葡萄种植为突破口,通过品种优化、技术赋能、链条延伸,将小葡萄做成大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新路径。
潘庄村作为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村,早在2020年就瞄准了高端水果市场的潜力。依托当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天然优势,村里大胆引进"阳光玫瑰"这一优质品种,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稳步扩大种植规模。如今,全村葡萄种植面积已突破300亩,220余座标准化大棚连绵成片,亩产稳定在3000斤以上,成了村民眼里的"致富棚"。
“咱这‘阳光玫瑰’可不一般,果肉鲜脆多汁,甜而不腻,还带着天然的玫瑰香,上市时根本不愁卖。”潘庄村党支部书记马庆生捧着一串葡萄,脸上满是自豪。他介绍,这种葡萄之所以受欢迎,除了品种优势,更离不开精细化的管理。从疏花疏果到套袋防护,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标准,“一颗葡萄从开花到成熟,要过十几道关呢。”
为了让种植户掌握科学种植技术,当地政府下足了功夫。“我们既让农户'走出去'开眼界,也请专家‘走进来’传经验。”高韦庄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镇里先后组织种植户奔赴郑州、嘉祥等地的优质葡萄园取经,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邀请农技专家现场解决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难题。为保障葡萄品质,镇里还率先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初期由政府免费发放有机肥,引导农户养成绿色种植习惯。
“出去学习那回,看到人家的葡萄管理得那么精细,才知道种葡萄也是门大学问。”马庆生笑着说,从外地学来的“控产提质”技术特别管用,虽然每亩产量看似少了,但果实品质上去了,收购价能提高三成多。这些实打实的技术,让农户们的种植信心越来越足。
在潘庄村的示范带动下,高韦庄镇的葡萄种植版图不断扩大。如今,高刘庄、马寨、大刘庄、高庄等7个村陆续加入“葡萄大军”,今年全镇“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已扩展到千亩规模,形成了连片发展的产业集群。每到采摘季,收购商的货车在各村葡萄园间穿梭,冷链车将新鲜葡萄直供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商超,小小的葡萄成了连接乡村与大市场的纽带。
从几座试验棚到千亩产业园,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高韦庄镇的葡萄产业正不断焕发新活力。藤架上沉甸甸的果实,不仅串起了农户的致富希望,更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来源:单县县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