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村庄靓 产业兴 生活美

2025-08-14 14:21:55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本报记者胡兵 本报通讯员王天笑

  近日,走进陵城区边临镇西于架村,一面记录着村庄变迁的文化墙矗立在村口。“全国文明村不只是荣誉,更是群众的认可、村民鼓起的腰包、村容村貌的转变。”西于架村党支部书记黄云州感慨道。

  从昔日的后进村到如今的全国文明村,西于架村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产业为先村民腰包鼓起来

  2008年,黄云州上任西于架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建议下,村“两委”实施了壮大村集体经济三项举措:创业造血、借势生财、转型设施农业。

  2009年,黄云州创办木业加工厂,带动村民发展同类工厂22家,流转土地建成2个木业加工园区,让4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2012年,启动白蜡、法桐、国槐等经济林木种植项目。次年,德尔利铝材大市场落户,该村顺势成立建筑公司,承接园区建设与装修工作。

  农业方面,西于架村成立汇德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楚轩生态农业公司,建设综合产业园。通过外出取经,带领村民发展设施农业,一期建成3座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探索温室蔬菜种植与采摘观光旅游。2023年,村里又建起智能温室大棚,发展水培生菜种植。

  通过一系列举措,西于架村实现华丽蝶变。温室大棚从2017年的17个增长至百余个,3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超3万元;2024年,村集体增收115万元,清偿全部债务的同时,将增收资金用于村道硬化、文化广场等民生设施建设。

  文明浸润乡风民风美起来

  产业要兴,基层治理更要强。2020年,西于架村吸纳老党员、退休教师等群体,组建起志愿服务队。如今,这支服务队已发展至30余人。

  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西于架村以群众需求为圆心,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构建“15分钟文明服务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年均开展方言快板、故事分享等宣讲活动60余场;文化广场上,非遗剪纸工坊、文艺汇演精彩纷呈,培养剪纸爱好者80余名。

  志愿服务队还为村民提供药品代购、代缴电费等服务。前段时间,村民范晓平突患重病陷入困境,志愿者主动对接镇救助中心,协助申请到2万元救助金,解了燃眉之急。该村还联合陵城区文旅部门、当地派出所和学校力量,常态化开展立德树人宣讲和普法宣传,形成阵地共建、活动共办、服务共享的文明实践大格局。

  在文明乡风的浸润下,村民之间的矛盾少了,凝聚力变强了。2023年,村民积极响应村“两委”号召,清理闲置房屋10座,腾出空间建起了研学基地和小广场,为发展研学游提供了场地。

  紧抓机遇文旅融合火起来

  当下,研学游、直播带货、微短剧火了起来。西于架村抓住机遇,推动研学、电商销售等业态融合发展。

  2023年,该村引进未来花园教育集团,打造科技、农业、国防融合的研学教育场所,并获批“德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每年可吸引近万人参观学习。建成电商直播基地,将村里种植的西红柿、黄瓜等蔬菜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销量高时日均发货可达1500单,有效带动了村民和集体增收。”黄云州介绍。

  “乡村振兴题材微短剧《三个书记一台戏》的选角取景都在西于架村,全网播放量已超10万次,吸引了不少游客来这里拍照打卡。”边临镇副镇长吴会容说。西于架村以“影视+乡村”为突破口,建设“一核多区”影视拍摄基地,《暖乡》《倡导文明新“婚”尚》等传递文明新风的影视作品在此取景拍摄,有效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和村庄知名度提升。

  “我们将紧贴‘民’字作文章,围绕‘心’字搞服务。让全国文明村这块金字招牌,真正转化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生活。”黄云州说。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小小艾草锤 锤出大健康
下一篇:小小鲈鱼“游”出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0
 
 
 
 
推荐资讯
新品首发丨青州从事·一盏风雅1600年
新品首发丨青州从事·
路庄村有36名大学生“葫芦娃”
路庄村有36名大学生“
首台全流程 智能育种机器人亮相
首台全流程 智能育种机
阳信10万亩鸭梨陆续上市
阳信10万亩鸭梨陆续上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