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份前11个月的空气质量报告摆在德州市生态环境局乐陵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石辉面前,“1-11月,乐陵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75.1%,列德州市第一。”乐陵市正悄然亮出新名片——一座可以惬意“深呼吸”的城市。
乐陵有“五湖三河”,镶嵌于城区的黄金地段。是填水、依水发展房地产,增加政府收益几十亿元?还是投入几个亿打造湿地和公园?财政紧张的乐陵市委、市政府曾面临着这样的抉择。
“得会算账,算大账、算长远账,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小账。”乐陵市决策者认为,会算“生态账”,才是真正会算“经济账”,涵养碧水蓝天,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金山银山”。
“见水不填、依水筑园、借水发力”——这是乐陵坚守的老规矩。 规矩源自1988年。当时的主要领导认准水是乐陵最大的生态资本,定下这条生态红线。此后,领导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乐陵的“生态蓝图”却从未更改。
为护水,乐陵定下一条硬杠杠——凡城建项目,必经水利部门前置审查。“风景好的地方,盯着的人也多。况且,填水成本低,不少开发商总打填水的主意。”乐陵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邢恩元说,水利部门提前介入,等于为乐陵水资源上了一道“保险”。
沐浴着温暖的阳光,62岁的张凌云骑着自行车沿着跃马河河堤路飞驰而过。“我在这河堤南岸龙堂村住10年了,看着跃马河一天天清爽起来,心里暖暖的。”
嵌在老城区的跃马河,一度是乐陵的“龙须沟”。两岸有5万居民,治理跃马河,困难不小——耗资上亿元,只有投入,没产出。乐陵市领导带队走访,反复征求群众意见,群众都支持。主要领导拍板:“项目,要上!”
“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努力干的。”石辉介绍,为改善水环境,乐陵市做足“水文章”,从2017年开始,乐陵对跃马河进行全面治理,盘活城中水,治理乡村水,让污水变清水,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生态福利。
生态福利,也是民生福祉。这些年,乐陵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攀上新台阶,但乐陵人更自豪的,是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比很多森林覆盖率高的旅游城市还要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城乡居民共享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和优良生态,让乐陵成为一座可以惬意深呼吸的城市!”这是乐陵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峰提出的“生态新乐陵”建设目标。
近年来,乐陵市借水发力,按照“以水兴城、以水美城”的治水思路,构建“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宜居环境,高位推进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先后投资30多亿元,构建“三通六带”现代水网体系,实施城乡重点区域排涝能力提升、跃丰河防洪治理、前进沟提升改造等9大工程,实施生态水系综合治理PPP项目以及跃马河湿地公园、朱集沟湿地公园等13个河湖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新建、改造农村社区污水处理设施30处。同时,高标准打造13条美丽幸福河湖,培育出乐陵影视城等40多家生态旅游景点。
同时,乐陵建立“河长+警长+河管员”的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制体系,全市81条河道共设立河长572名、警长124名、河管员447名、河湖管护公益岗105名,制定市月巡、乡周巡、村日巡、河长办每月一督查的“三巡一督”的河湖长运行机制,用一张张“责任网”让越来越多的河流变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景观。
为让更多居民享受生态红利,乐陵市还做足“水+绿”文章,实施全域织绿行动,依水建设各类公园、游园、湿地50个,森林覆盖率达19.6%,城市绿地率达39.03%。
曾有人算过一笔账,依水的城区黄金地段卖给开发商,可得30多亿元收益,而近年来,乐陵市反而通过实施国家级EOD试点项目投入30多亿元用于生态惠民,一反一正“损失”60多亿元。“蓝天常现,碧水长流,环境宜居,群众幸福,就是政府最大的收益!”王峰说。
“老规矩”的坚守,让乐陵先后纳入国家级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国家级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获评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低碳生态促共富”先行示范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和山东省“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县等殊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