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95名全国技术能手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青岛共有三人获得表彰,其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物保护部副部长王连刚获全国技术能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粒种子被种进土里直到收获,背后是无数农人日日夜夜的付出,其中,担任植物保护工作的人被称为守护农作物的“打更人”,日晒风吹、没日没夜是他们的工作常态,风餐露宿、不能按时吃饭是他们的生活惯例。王连刚就是其中一员,27年来他一直从事植保的相关工作,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植物检疫……脑里有一本“活辞典”,所到之处“火眼金睛”,创新植保技术更是层出不穷,王连刚堪称植保界的AI(人工智能),却又比AI多一份情怀与坚守。严寒酷暑,他一如既往默默奉献,用心用情用力守护着希望的田野。
他是活辞典
牢记数百种病虫害
植保工作包含病虫预报、重大病虫防控、植物检疫及植保新农药新药械推广,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工作,但操作起来却是繁琐而不起眼,苦、脏、累,是一份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
“我大学学的是植保专业,但当时多数是图片,很多病虫害无法直观了解,刚工作时,很多时候需要‘从头开始’。”为此,王连刚深入田间地头,将能找到的所有害虫和病害制成了几百个标本,天天对着标本研究。经过长年累月的锤炼,他练就了识别病虫害的“火眼金睛”。
在农技中心,王连刚的办公室有几百份标本,都是市区农作物常见的昆虫。尽管如此,王连刚和他的同事仍在不断学习,“不断有新的病虫害出现,止步不前,很快就会落后。”
2004年春天,青岛大沽河沿岸的春白菜出现大面积不卷心、烂根、死棵症状。到现场后,王连刚根据多年经验判断这可能是一种检疫性病害——根肿病,又称大白菜癌症,这种病在长江以北从未发生,也未见报道。通过实验室切片、分离、镜检,他的判断得到了验证,建议采取果断措施,保护了全市大白菜产业和种业安全。2019年青岛小麦上首次出现“腥乌穗”,这是严重威胁粮食安全的检疫性病害,王连刚凭借多年工作经验与专业知识鉴定为小麦腥黑穗病,提出铲除扑灭的果断措施,避免了灾害的发生。
他是指挥官
打赢多场“病虫害”仗
每周下乡,一周两三次,全年无休,这是王连刚的工作常态。尤其是每年的4—5月,小麦开花、抽浆期间,也是蚜虫、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害的高发期。每年的4月至5月期间全市植保系统都会绷紧了弦,进入防控“一级战备”状态。
2021年,青岛市区爆发了30年来最严重的小麦条锈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每天,王连刚6点出发,带领团队去调查情况、指导防控,一次跑好几个点,既当调查员又当驾驶员。晚上,他调度汇总每日的防控情况,写通知写汇报,忙到十点十一点甚至熬夜都成了常态,经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经过两个月苦战,全市条锈病防控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市小麦条锈病损失率降到5%以下。
到了七八月份,玉米长成一米多高时,正是草地贪夜蛾蠢蠢欲动的季节,为此,王连刚率领团队进行监控,清晨一头扎进玉米地,衣服被露水打湿,到了中午,30多℃的高温下,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汗水再次将衣服打湿。每当有人问他累不累,“当然累!但身为植保人,很清楚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清楚一旦延误时机或发生失误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更明白身上肩负着的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容不得一丝马虎。”每次王连刚都给出坚定的答案。
他是创造家
制定预案改进“黑科技”
农作物重大病虫一旦暴发,如何应对?2009年王连刚负责起草、编制、会签《青岛市农作物重大有害生物防控应急预案》,征求10余部门意见,通过青岛市政府办公厅下发,这是青岛市乃至全省发布的首个农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控应急预案,为全省同行提供了模板和参考,在以后历年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连刚不断改进创新监测模式,深化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植保有机融合,在全市布设10套远程智能害虫监测系统、62套远程智能性诱监测设备、5套远程风流孢子捕捉仪,配套病虫疫情在线监测管理系统,推进病虫识别、数据分析自动化,极大提高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效率,打造全国一流病虫远程智能监测体系。别小看这些监测系统,它们可以利用“黑科技”有效助力植保工作。例如孢子捕捉仪可以将空气中的孢子粘附在胶片上,内设显微镜会把孢子的图片通过无线远程发送到手机、电脑、平板等终端。远程智能性诱监测设备则可以利用信息素诱捕虫子,并自动完成杀虫、拍照、运输、收集、识别等系统作业。
他是“领头羊”
获得多项发明专利
2021年7月,王连刚主动报名赴甘肃省定西市参加技术援助工作。援助期间,他积极为当地高原夏菜、马铃薯、中药材病虫害防治出谋划策,引进应用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连作障碍治理技术,蔬菜种子丸粒化绳播、水肥一体化等“四新”技术12项,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27年来,王连刚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省、市各类科技成果奖励近20项,发表论文及参编专著20篇。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市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嘉奖或先进个人30余次。2022年获得人社部第十六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市农技中心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申报的项目获得2021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花生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生物农药技术开发及示范推广”等青岛科技惠民专项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专利2项。
作为千千万万农技队伍中的一员,王连刚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业绩,“但是只要坚定信念、用心耕耘,我们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都可以实现闪亮的人生价值。”27年的植保生涯,王连刚始终恪尽职守,用情怀守护希望的田野。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高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