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帆
本报通讯员 王东辉
最近,青岛市即墨区龙泉街道鑫泉村的泥瓦匠刘国明在自家附近的共富产业园里找到了月薪5500元的稳定工作。这让常年打零工的他直呼“没想到”。
刘国明入职的青岛鑫泉联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为片区内企业和共富产业园提供优质绿化保洁、物业管理和餐饮服务,开辟了附近村民“就业在家门口、农民变产业工人”的模式。目前,该公司已吸纳170余名村民,本地员工占比八成以上。
鑫泉村等村庄的共同富裕与落户附近的汽车产业紧密相关。即墨区汽车产业发达,汇聚了一汽大众和一汽解放等龙头企业和一大批产业配套项目,总年产值突破千亿元。汽车项目纷纷落户,征地补偿让周边村庄村民腰包鼓了。如何让钱生钱、资源变财富,成为村党组织考虑最多的问题。
关键时刻,党建发挥重要作用。即墨区将涉及多个村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有效整合,引导鑫泉村和钰泉村等经济优势村注册成立青岛共富产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采取村集体和村民入股等方式,整合资金3亿元,规划建设了20万平方米的共富产业园。
随着共富产业园的建设,村庄共同富裕的“密码”被进一步解锁:共富产业园按照一年不低于200元/平方米的标准收取租金,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000余万元,入股村庄按股分红。这样一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富裕了村民,盘活了乡村经济。
围绕充分释放产业优势带来的发展“红利”,即墨区引导村庄资源共聚、抱团发展,将“战斗堡垒”连成“振兴兵团”,推动区域连片发展、共同富裕。鑫泉村、鑫园村和钰泉村率先富起来后,拿出10%的股份,转让给周边其他3个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庄,每村按比例股份享受分红。分红的一部分做本金,剩余部分由薄弱村庄自主支配使用,这样既能使集体经济薄弱村加持股份、实现增值,又能每年为村庄带来持续稳定的收入,真正实现由“一村富”到“多村富”。
“通过打造一个共谋发展、互助共赢、共创共富的平台,推进区域内、镇域内、村域内全方位、高质量的合作发展、协同发展、联动发展,确保了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掉队’。”即墨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协俊说,共富产业园的实践,打破行政、地域的界线,带动乡村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充分集聚,既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巩固了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真正实现了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兴、产业旺、农村美、百姓富的美好愿景。即墨区将在其他工业区附近的村庄推广打造一批“共富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劳动力入股、就业带动、发展民宿等多种形式,带动更多村庄和村民共同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