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韩微
11月底,寒冬已至,但是枣庄市市中区孟庄镇孟庄村的大棚内却温暖如春。11月30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宝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孟庄草莓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现代化标准草莓种植大棚,还有分割均匀的家庭蔬菜农场。走进草莓大棚,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一眼望去红绿相称间一片生机盎然。
从企业主到“地主”,46岁再创业致富
田伟,是宝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农家人,但46岁之前却没有扛过一天锄头。如今这位种地“门外汉”,却是远近闻名的“草莓大王”,还经营了别具一格的家庭蔬菜种植农场。
说起“下地种田”的初衷,田伟说,由于他之前经营的企业受到行业政策影响,便想起了转型,决定回到家乡孟庄村干一番事业。经过一番调研,田伟发现尽管家乡这些年发生了不少喜人的变化,但村里特色产业发展还是存在相对薄弱等一些问题。“我们这里农户种植还是老路子,根本无法靠着土地让自己的生活好起来。我当时就想把周围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种植,然后就去考察了种草莓。”
“弃商从农”第一步,田伟就流转村民土地180亩,成立了宝农合作社并办齐了流转土地的相关手续,还为草莓注册了“绿贤园”商标,田伟的草莓事业就这么建立了起来。2017年冬天的草莓旺季,由于缺少技术支持和缺乏种植经验,草莓园的产量、品质并不理想,投入的资金眼瞅着打了“水漂”。面对亲人的反对和外人的嘲讽,田伟没有一蹶不振,痛定思痛后,他开始在网上学习草莓种植知识。
直到2018年冬天,草莓采摘园终于迎来了翘首以盼的大丰收。10万斤草莓陆续成熟,为迅速打开销路,实现从“地头”到“餐桌”的直供,田伟结合草莓冬季耐存储的特点,采取了“基地+电商”的销售模式,开始尝试在网上销售。线上订单,线下配送到社区,顾客足不出户就可以吃到田伟的绿色种植草莓。同时,田伟还把从村里人那里流转来的土地,进行平均划分,以每块600多元的年租金,做起了家庭农场,不仅供不应求,还给附近村民提供了几十个就业机会。
田伟说,大棚草莓每年最多只有两个月的空档期,每年八月底开始种植草莓苗,十一月迎来采摘期,来年五月底结束整个种植收获期才算结束,之后的时间开始除苗、对土地翻整和杀菌。如今,靠着草莓的种植,田伟经过艰辛的重新创业,再次实现了年收入40余万元。
红草莓,绿蔬菜,大棚经济让农户收入鼓起来
从2016年开始,田伟作为第一批大棚草莓种植户发展起来后,孟庄镇就开始引导农民种植草莓。
据孟庄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镇里通过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草莓种植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温室大棚反季节草莓种植,现今已实现种植面积近1000亩。成立了5个专业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带动了40多户贫困户和贫困家庭走上了草莓种植的致富路。
“为做好技术支持,我们培养吸纳了不少农业种植技术人员,只要种植户有需求,一个电话,就能上门提供技术支持。”孟庄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现今,以草莓采摘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在孟庄镇逐步发展起来,带动乡村采摘旅游产业的壮大,成功举办了两届草莓采摘节,累计接待观光采摘游客5万多人次,成为孟庄镇果品类及旅游业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而田伟的宝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农民脱贫致富,还有8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跟着田伟走上了“草莓致富路”,让大家觉得当农民也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除了草莓园区越来越丰富多彩,田伟开发的“开心农场·私家菜园”的项目,通过认养模式不仅可以让人们享受劳动收获、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还成为开展青少年农业知识科普的乡村课堂。农场里应季的蔬菜,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致富不忘本,经久厉初心。每逢过节,田伟都会带着他亲自种植的新鲜草莓和蔬菜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听老人们讲讲以前的故事。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田伟创办的宝农合作社先后通过了山东省市两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草莓取得了绿色食品标志证书,实现了产品由无公害农产品向绿色食品的质量跨越和品牌升级。2020年“绿贤园”草莓被评为枣庄市知名农产品品牌,田伟个人也获得了省级工友创业优秀个人、市级乡村振兴之星等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