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四件宝,头多、穗大、籽粒饱,还有品种好,今年俺们全占齐了,平均亩产超过1200斤,又是一个大丰收!”一想起收获的780多万斤小麦,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一空桥村党支部书记张萍就喜上眉梢。
不止一空桥村,今年高里街道夏粮再获丰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的脸上都挂着丰收的喜悦。
藏粮于地,高产稳产有底气
高里街道东营村,屋新道平环境美。
高里街道是一个纯农业乡镇,全街道11.5万亩粮田,土地连片,渠路相通,水井均匀分布,真正做到了旱能浇、涝能排。
“如今有了高标准农田,还有高科技带动,过去‘望天收’的情况已不复存在,高产稳产十拿九稳。”獐羔埠村种粮大户杨明龙流转了1800亩地,他对粮食丰产底气十足。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高里街道着眼于稳住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的政策举措接连出台,确保藏粮于地。禹王台村外,玉米田里一片青葱。这1000亩地原来种的是楸树,去年,村里将这些土地退林还田,全部种上了小麦。
种地离不开水,但高里街道地下水位偏低,不断攀升的浇地成本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种粮积极性。“之前水位低、水流小,每到浇地就头疼。”杨明龙说。今年6月高里实施引水补源工程,铺设管道、新建进地涵等,让白浪河水流进了高里的沟渠、农田中。水位升高,浇同样的地,只需过去一半的时间。
“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幅提升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区普遍实现了‘一季千斤、两季吨粮’。”高里街道党委书记于国臣介绍。目前高里街道已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10万亩,能稳定保障2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
藏粮于技,农民挑起“金扁担”
一空桥惠民合作社的社员在大豆田里打药(视频截图)。
“真是今非昔比!过去全村800多户,种着3600多亩地,浇水、锄草、打药,累死人。现在本村的地不够种,合作社还流转了另外3个村的地,这6535亩地,只需要俺们7个人种。”张萍还是惠民合作社的理事长。
43岁的王南是7人之一,7月8日,他正在玉米地里开着拖拉机打药。“进了合作社后,全部机械化,别看管理的地多了,反而比自己种地的时候轻快不少。”
现在王南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农田的管理上,每天到地里查看一下玉米、大豆长势,到了该田间管理的时候,他就开上合作社的大型机械,锄草、打药、浇水忙个不停。
到现在,合作社已花费200多万元购买了包括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等在内的近20余台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可高效率作业,让种地在一空桥村民眼里不再是一件“苦差事”。
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种子是关键。一空桥村种的是“济麦44”,这是一种高筋优质麦,价格比普通小麦的市场价最少高出0.1元/斤。目前,这一品种在高里街道已推广到1.1万亩。
在西南孙村孙见见家庭农场里,这里俨然是一个大田作物病虫害试验场。刚做完的是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试验。“共进行了小麦3个不同播期、4个抗病品种和8种茎基腐病防治药剂的试验成果,同时进行了15个特色优质小麦新品种的对比试验。”高里街办副主任曹爱朋说。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了小麦抗病品种和防治药剂,下一步将在小麦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去年还在这里进行了83个玉米品种的田间对比实验。
以农机化为代表,高里街道增加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推广,加大科技培训,藏粮于技加速成为现实。
延长产业链,多渠道鼓起农民腰包
一空桥惠民合作社的石磨面粉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紧张作业。
走进一空桥惠民合作社的石磨面粉加工车间,工人们正紧张作业。“我们的无添加高筋面粉卖得可火了!年加工1000多吨,不用出门,都不够卖的。”张萍介绍,打造高筋小麦产加销一条龙产业,将为合作社带来更高的收入。
目前,合作社已建起占地4000平方米的强筋麦粮仓和占地1200平方米的石磨面粉加工车间,合作社固定资产增值到1200万元,实现“种植—仓储—生产”小麦全产业链一体化开发。
“2018年我们合作社股民一股分红1500元,2019年我们的分红达到8000元,2020年分得小一些,一股3000元,因为是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合作社不仅要考虑社员的利益,还要想着让更多村民受益。2020年,合作社上缴村集体15万元,今年预计上缴45万元。”张萍说。
“过去1斤小米卖5块钱,现在卖到8块,黄谷子成了‘金谷子’!”西官亭村村民程炳辉尝到了品牌化带来的甜头。高里弱碱小米种植历史悠久, 微量元素丰富,目前已形成以高里香、西官亭等品牌为主的地域特色弱碱小米品牌。品牌建设带来实效,不少农民靠种小米开上了小汽车。
如今,高里街道已形成以南部优质强筋小麦种植示范基地、中部高里弱碱小米种植区、北部现代高效数字化海水(盐碱)稻示范园区为主的粮食作物种植三大片区。三大片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40余个村庄的基础农作物种植、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农民人均增收12000余元。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郭杰 通讯员 王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