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公寓楼17 栋、党群服务中心1 处,村民迁新居。”“建设集乡村记忆馆、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等为一体的文化礼堂。”……每天早上7点,家住城区的王永德就驾车半个多小时赶到稻田镇崔岭西村,列出一天的工作计划,跟村“两委”一起,挨个对接,逐项完成。他的抽屉里,厚厚一摞笔记本,详细记录着近两年来村庄发展的点滴。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来,王永德与村“两委”一起,以推动组织建设规范化、村庄社区化、农业智能化、人才多样化、文化生活高尚化为主线,走出了一条“集体快速增收、群众全面致富、村庄焕然一新、村风和谐文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高质量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来到稻田镇崔岭西村,村内干净整洁、绿树葱葱,房前屋后的多彩田园点缀其间,文化广场上歌声悠扬,沿街墙面的孝贤美德图赏心悦目,一幅村美民富、乡村振兴的美景让人羡慕。“居住有楼房,出入有汽车,学校、文化广场建在家门口,如今俺们的日子不比城里人差。”楼下,老人们三五成群凑一起,谈着变化,看着美景,好不惬意。
借助土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崔岭西村先后投资 1.1 亿元,规划建设公寓楼17栋、党群服务中心1处,集中供暖、供气、供水,全村226户、880口人全部搬迁新居。绿化、亮化配套到位后,充分利用每一处墙面,设计了内容丰富的文化墙,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村民的文明言行。
作为“第一书记”,基层党建是“第一责任”。日常工作中,王永德与全体党员一起,立足发挥 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员干部新作为”聚力组织振兴,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每周一集中办公、议事,坚决落实“三务”公开,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监委会全程参与村内所有财务开支,全面理顺村级事务管理,实现村民与村务“零距离”、党支部与群众“零距离”。
“小区是咱家,公共卫生靠大家。”每天一早,党员崔振平就来到所包靠的责任区11号楼1单元,清理卫生的同时不忘号召村民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在崔岭西村,几乎每名党员都跟崔振平一样,有自己的责任区,分组分片为居民提供卫生清理、政策宣传等服务。
这是崔岭西村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又一举措。在落实好“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 制度的同时,充分发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示范引导作用,根据党员实际表现实行“零基 积分法”,党员任楼长,实现“党员联户”全覆盖,同时,根据党员为居民提供的服务项目打分, 每月评比结果在村微信群公布。在党员们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主动参与并支持村庄各项事务开展,为实现村庄品质提升、发展空间开拓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兴农,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放风、补光、浇水施肥等全部智能化,一部手机搞定。”崔清涛是崔岭西村村民,今年46岁的他种着一个30米宽、290米长的智能化大棚,外加两个100米长的小棚,靠着科学种植,勤劳能干,住上了楼房,开上了高档车,小日子红红火火。这一切,他归功于村里规划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为更好地引领村民科技致富,崔岭西村规划建设了占地400亩的现代农业园区,集中配套了水、电等基础设施,并引进了最前沿的“互联网+技术”,安装智能卷帘机、智能放风机、智能监控、智能雾化、智能植物生长灯等,达到“智能化”生产标准,将蔬菜大棚变成现代化蔬菜工厂。硬件有了,软件配套同步跟上,王永德与村“两委”又积极对接农业专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手把手为菜农提供蔬菜种植技术指导。建设了酵素菌肥厂,所生产的肥料统一配送到园区大棚。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实现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蔬菜产品质量双提升,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技术人员前来参观学习,聚集了国内多家媒体的目光。
产业兴旺,村富民强,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2019年,崔岭西村集体收入43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4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又反哺村民,让全体村民充分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2019年,王永德与村“两委”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建设了集乡村记忆馆、老年活动中心、阅览室等为一体的文化礼堂;对村文化广场进一步完善,新上高标准电子屏幕、健身器材等,其中,“第一书记”派驻单位市邮政公司出资6.5万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惠民力度,每年中秋、春节为全体村民发放过节福利,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都有补贴,60岁以上老人免费入银龄安康保险……
“村班子务实团结、工作高效,帮扶单位领导重视,多次到村里调研,走访慰问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永德表示,驻村一年多来,他亲眼见证了崔岭西村村民生活的持续向好,村民的幸福感、满意度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下步,他会继续牢记使命,扎根基层,与崔岭西村“两委”一起,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勇做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