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新农村 > 正文
   

沾化区大高镇:小产业促心安 127户小村织就民营经济新样本

2025-11-27 08:45:42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一个仅有127户人家的河东李家村,正以其惊人的民营经济活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传奇。这里年产渔网价值突破3亿元,其中传统手抛网单品更是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份额,被誉为“中国渔网产业第一村”。从20余户家庭作坊到70余家民营企业,从线下赶集到线上直播,这个村庄的成功,渔网不再只是捕鱼的工具,而是成为撬动乡村振兴、激活民营经济的“金钥匙”。

沾化区大高镇:小产业促心安 127户小村织就民营经济新样本

  据了解,河东李家村的渔网编织已有百余年历史。然而在产业发展初期,村民们的渔网却常常堆积如山,甚至被用来当晾衣绳、捆柴火。“那时候,家家户户的仓房堆满了网,可就是换不来钱。”河东李家村党支部书记李从吉向记者诉说。技术落后、销路不畅、资金短缺,曾是压在村民心头的“三座大山”。

  转机来自于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投资800万元打造了渔网产业示范基地。该基地集生产加工、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等功能于一体,构建起“基地+电商+物流”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为产业升级搭建了坚实平台,推动家庭作坊向小微企业集群转型。通过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昔日零散的家庭车间逐步整合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营经济体,为辖区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以前我们就是个编网的手艺人,哪想过网能卖到全世界啊?”滨州市沾化区超卓丝网经销店店主李志国感慨道,“现在好啦,机器加上老手艺,速度更快了,花样也多了,订单多的时候真怕漏单比漏鱼还多!”

沾化区大高镇:小产业促心安 127户小村织就民营经济新样本

  近年来,河东李家村积极推进“双网融合”——即“渔网+互联网”融合发展模式。全村网上店铺迅速增至39家,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更为产品销售开辟了新路径。“老铁们,看这款彩色手抛网,出海拍照绝对出片!”80后主播小周正在直播间展示最新设计的网红渔网。如今,村里的年轻人个个“台上能讲,台下能抛”,河东李家村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吸引大量粉丝前来打卡、采购。

  民营经济在带动就业、促进增收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在省级“织富工”劳务品牌的影响加持下,村内的年轻人纷纷回乡投身直播带货,从渔网种类、品质到撒网技术,全程细致讲解。好的产品加上好的服务,使得订单供不应求,渔网产业真正实现了“卖全国、卖全球”。“一天能挣百八十元,还不耽误照顾家,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李大姐笑着说。目前,村内每月组织举办电商技能培训,培育本土主播56人,累计带动周边地市群众3万余人就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沾化区大高镇:小产业促心安 127户小村织就民营经济新样本

  从传统手艺到现代产业,从家庭作坊到跨境电商,河东李家村的渔网产业正是沾化民营经济在乡村振兴中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张张渔网,正织就出一条“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富民之路,也让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面对未来,大高镇党委书记崔金岭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招引优质上下游企业落户,把产业链条从织造延伸到高端研发、工业设计、跨境电商服务,让大高镇的渔网不仅能出海捕鱼,更能扬帆世界,成为驱动全镇富裕有力的强引擎。”(本网记者)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胶州大白菜进入收获季
 
0
 
 
 
 
推荐资讯
沾化区大高镇:小产业促心安 127户小村织就民营经济新样本
沾化区大高镇:小产业
爱心家政加码群众幸福指数
爱心家政加码群众幸福
鸡蛋变“金蛋” 孵出致富路
鸡蛋变“金蛋” 孵出致
金乡县市场监管局开展2025年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
金乡县市场监管局开展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