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梁琦 通讯员 阮宝勇
7月的环翠,处处彰显着大干快干的热情。在威海恒煜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的新建车间里,工人们忙着打地坪漆、安装消防配套设施;走进威海海朝机械有限公司海朝机械研发生产项目现场,几座厂房钢结构已初具规模;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内,装修、展品摆设等工作有序开展;北海文化艺术产业园工地上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
项目建设是环翠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体现。2019年上半年,环翠区创新各项发展举措,明确攻坚突破重点,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从“一年全面起势阶段”向“三年初见成效阶段”迈进。
聚焦四新四化
抓牢新旧动能转换关键
紧盯全省十强产业和全市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产业强区战略,环翠区将目光聚焦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向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发展跃进。
今年,环翠区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新突破:数字化车间增添新成员,广泰空港成功入选威海市第三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名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继续发力,实施“1+N”带动提升工程,广泰空港、震宇科技2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企业上云方面,环翠区在省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注册企业达297家;壮大培育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1-5月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3%……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步伐大大加快。
与此同时,为深入推进跨界融合,环翠区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全市率先出台了专项扶持意见,与远望防务研究院达成合作,指导22家企业申报山东省军民融合企业,组织15家企业参加威海首届军民融合产业对接周活动;深入实施海洋强区建设三年行动,有效促进海洋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深入推进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不断壮大农业“新六产”。
创新体制机制
增强新旧动能转换动力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主动对标“精勤紧实快争”的要求,把“三联三服”作为金字招牌,精准对接项目需求,争分夺秒推进工作落实。
4月29日,望岛相关地块迎来“新主人”;4月30日,施工前准备工作启动,地块测绘展开;5月2日,施工方案进一步细化……这一速度的背后是环翠区“精勤紧实快争”作风建设的持续用力,是一个个“店小二”的担当实干。
在万达城市综合体项目落地入驻的过程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成立项目专班,全程跟进项目服务,帮助企业准备立项、土地、规划、环评等手续材料,并帮助企业进行办理相关手续。
“我们打算2个月内为项目办好施工许可证,比正常缩短3个月的时间,力促项目早日建成运营。”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王哲介绍说。
2019年是“三联三服”活动品牌提升年,全区各部门、单位立足职能、开动脑筋,千方百计为企业、项目、人才解难题办实事,组织了2轮集中走访活动,新修订、出台扶持政策12项,为500余家企业兑现2018年扶持资金9605.45万元,赢得社会的肯定和认可。
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的同时,环翠区不断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令新旧动能转换的内生动力更加澎湃。创新出台《关于实施“英才汇翠”计划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构建了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人才政策体系;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与市政府、青岛大学共建的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扎实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等各项重点工作,成功获批2家省级工程实验室。
园区、项目“两手抓”
蓄足新旧动能转换后劲
新旧动能转换的后劲儿从哪来?园区和项目一个不能少。今年以来,环翠区统筹抓好威海创新园、威海国际新材料产业园两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发展,为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注入活力。高端产业园区建设快马加鞭,只争朝夕,点燃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引进企业总数达到162家,与包含4名院士、1名长江学者、2名泰山学者、6名国家特聘专家近30名高层次人才展开合作,与哈工大、青岛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共建了研究院……这是威海创新园今年上半年拿出的亮眼成绩单,目前威海创新园已完成运营效能评价体系构建,正积极筹备建设新的专业分中心。
环翠区另一处高端产业园区——威海国际新材料产业园是环翠区根据现有工业产业基础、科技支撑、人才储备等情况重点打造的。目前,园区内17个在建重点产业项目全部开工,总建筑面积11.45万平方米的国际新材料创新中心正式启动建设。
为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环翠区发改局研究制定了《环翠区重点项目推进管理办法》,对重点项目实行从招商洽谈到发展评价等全过程的“闭环管理服务”模式,并量身制定不同形式的作战图,列出清单,倒排工期,精准突破,持之以恒抓好项目推进。1-5月份,72个重点产业项目已开工66个,开工率为91.67%,同比提高近8个百分点,18个项目投产或运营。23个省市新旧动能转换在库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4.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