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傍晚,到大排档、路边摊,烤上几串羊肉串,再来瓶啤酒,想必是不少人,在夏天最喜欢选择的一种解暑休闲方式。然而最近,安徽大学学生薛纯,通过DNA检测的方式,对合肥66个摊点的肉串进行了肉类成分检测,结果出乎意料,在采集的66个样品中羊肉只占大约两成。
测试肉串成了
毕业论文内容
安徽大学2009级生物科学专业大四毕业生薛纯是一名动物爱好者,他一直担心一些无良商家会捕杀流浪动物来降低烤肉串成本。
薛纯告诉记者,他是学校动物保护协会的一名会员,看到有新闻报道说广东有捕流浪猫狗用作羊肉串,就想看看羊肉串里有没有这些肉。经过和论文指导老师协商,薛纯决定测试烤肉串里肉的种类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方向。
薛纯说,后来和指导老师商量一下,觉得肉串里有这些流浪猫的肉,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分析了一下那些肉的货源不是很稳定,没有一个充分的货源供给,最后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想法一决定,薛纯便开始了实施的过程。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足迹踏遍了合肥四个主城区,从合肥66个摊点买了66串烤肉串回来作为样本。
DNA检测确认
各种肉的种类
接着,薛纯开始用基因结合各种分子生物手段对样本里的DNA进行检测,最后对比全球基因库确认肉的种类。
“回来我们取下一部分肉,经过处理把DNA提取出来,测定一下它的序列,再在数据库上比对一下,就可以确定是什么肉了。”然而,检测结果让薛纯和老师大跌眼镜,这些肉串中,只有19.7%是羊肉的,像猪肉占69%,其他的有鸡肉、鸭肉,还有个别的出现牛肉的。薛纯说,这种基因检测技术目前已很成熟,检测得出的结论是100%准确的。“因为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它的DNA是不会说谎的,是谁就是谁的。”
做完这66次实验,着实花费了不少成本,不过这些都在预算范围内:用了不同的试剂,有的样品你一次不一定能出来,如果把所有的成本总的考虑下来,一次实验应该会上百。
检测肉类真伪
成为努力方向
实验数据一经当地媒体发布,立即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薛纯说,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一件小事。“运用到我所学的知识,为这个社会的进步作出一点小小的贡献吧,自豪算不上,只能说我算问心无愧吧。毕竟也作出一些成果,也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
现在普通市民也开始关注起食品安全问题,他愿意为此作出更多努力,以前是在实验室进行操作,而如果把相关活动进行商用,必须得到法律层面的认可。薛纯说,因为这个真正运行起来,它会涉及到法律责任问题,如果第三方的检测结果在法律程序上承认的话。这个应用起来的前景还是很好的。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