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评论 > 正文
   

端午节逐渐“瘦身”为粽子节 传统文化应如何传承?

2017-05-28 09:55:27  |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各地立法保护传统文化

  对于立法者来说,也早就意识到了端午节等传统文化保护问题。自2000年5月《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公布开始,到201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涉及端午节等传统文化保护的非遗立法在我国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此后,各地也进行了相关立法。

  据了解,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共颁布72部涉及端午等传统文化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云南省共制定了20部相关地方性法规,立法数量居全国之首。

  截至目前,在尚未出台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法规的省市中,2017年2月14日,北京市地方性法规五年立法工作规划实施工作会议上指出,五年内完成制定或修订的法规共28项,其中包括《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于2017年5月23日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进行第二次审议;《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于2017年3月24日经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已通过省人大第二次审议,预计在2017年内正式颁布实施。

  记者梳理传统文化保护地方立法发现,除了涉及端午习俗等传统文化,一些地方还根据当地的传统特色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根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省级以下地方性法规,有针对民族自治地区开展整体性保护的条例,例如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也有针对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统文化的保护条例,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江苏省《苏州市昆曲保护条例》、甘肃省《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花儿保护传承条例》等。同时还有大量与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配套的地方法规以及针对地方某一非遗项目的保护而特别制定的法规,如安徽省的《淮南市保护和发展花鼓灯艺术条例》、云南省《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东巴文化保护条例》等。

  据了解,最早的《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是许多后来地方立法的参照,此后于2013年6月1日实施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更是将传统文化的保护贯彻始终,其中规定实施旅游业收入反哺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对无法履行保护职责的项目保护责任单位进行重新认定,为丧失传承能力的代表性传承人继续保留待遇等。

  2014年6月1日实施的《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则将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文化的传承着力于体系建设,并明确相关责任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同年实施的《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对于端午节等传统文化的保护则更加直接,其中规定,凡是符合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存续状态良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等条件,均可由所在地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制定专项保护规划,报本级政府批准,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状元告诉你,拼命地学 拼命地玩
下一篇:胶东干旱:城镇要反哺农村
 
0
 
 
 
 
推荐资讯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业 多点发力点亮绿色经济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观走访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
种下“牧草绿”,治愈“盐碱白”
种下“牧草绿”,治愈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