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草莓生长管护的关键时期。走进鄄城县李进士堂镇草莓农业产业园,一排排标准化大棚鳞次栉比地铺展在黄河滩区的沃土上。棚内暖意融融,翠绿藤蔓间缀满洁白的小花,青涩的草莓果实挂满枝头,透着勃勃生机。种植户与工人们穿梭其间,剪叶、疏枝等管护作业有条不紊,指尖翻飞间勾勒出一派忙碌的丰产图景。
“我们正在给草莓苗‘劈叶’,为植株‘减负’。”日前,大自然草莓采摘园负责人石福印手持剪刀,一边剪除草莓苗多余的叶片,一边向笔者介绍,“及时剪除过密的老叶,既能让植株通风透光,又能把养分集中供给花芽和果实,为后续丰产筑牢基础。”
大自然草莓采摘园共有23个大棚,全部种植的是优质“红颜”草莓。这一品种果形大、色泽艳、甜酸适口,深受市场青睐,预计再过一个月即可批量上市。
“我们早已打通了多个销售渠道,其中包括游客采摘、上门采购、商超供货,一个大棚年纯收入能有2万多元。”石福印笑着说,同时还带动了10多名周边村民稳定就业,每人每天有60多元的收入。
管护到位促丰产,品牌引领强产业。近年来,李进士堂镇立足沿黄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天然禀赋,锚定沿黄乡镇高质量发展战略导向,将草莓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全力打造“草莓小镇”特色品牌。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强化技术支撑、拓宽销售渠道等举措,推动草莓种植从最初的39个大棚发展到如今的320多个大棚,逐步构建起集育苗、种植、采摘、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目前,全镇草莓种植涵盖“红颜”“香野”等多个优质品种,年增村集体收入450多万元,带动5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让“一株草莓富一方百姓”的振兴图景在黄河滩区生动铺展。
李进士堂镇党委副书记严杰表示:“李进士堂镇将持续推进标准化大棚扩建和草莓文化节打造,让‘草莓小镇’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全力将黄河滩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草莓小镇’成为沿黄乡村振兴的样板。” 通讯员 刘永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