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哲 文/图
初冬暖阳下,寿光市稻田镇桂河一村的芹菜大棚内生机盎然,清香沁人心脾。这片土地孕育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桂河芹菜,已有200余年种植历史,如今正以“窖藏黄金”和“变废为宝”的创新模式,鼓起农民致富的“钱袋子”。
桂河芹菜的独特口感,离不开当地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菜农们的精心种植。桂河两岸的水源优质,加上施用豆粕等有机肥,使得芹菜长势良好,株高接近80厘米,颜色翠绿、口感清脆。而当地传承多年的窖藏技术更让其身价倍增:采收后的芹菜在阴凉窖棚中经历60天的“静默生长”,历经自然代谢,仅留存内部三分之一的鲜嫩菜心。此时,芹菜心褪去青涩,入口无渣、清甜细腻。村民董林海难掩笑意:“窖藏后的纯菜心每斤能卖到90元,真成了地里刨出的‘软黄金’。”如今,桂河芹菜借窖藏工艺实现价值跃升,从普通芹菜的4元每公斤飙升至高端市场宠儿,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
过去,窖藏后三分之二的芹菜被丢弃,这让桂河一村党支部书记董建营倍感可惜。现在,这一“边角料”成了创新致富的“宝藏”。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下,桂河芹菜开启全产业链蜕变。合作社成员专门外出学习绿茶制作工艺,聘请专业制茶企业。废弃的芹菜叶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15公斤鲜叶仅凝炼0.5公斤高端芹叶茶。金亮微碧的芹叶茶汤,飘着淡雅芹香,富含维生素,成为“三高”人群的健康饮品;芹菜梗则变身芹菜粉、果蔬脆,走向休闲食品市场。董建营感慨道:“以前扔掉的‘废料’,如今户户都能靠它增收,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在‘生金’。”
桂河芹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离不开品牌的持续赋能和产业的深度融合。自2009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来,桂河芹菜接连入选《2020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山东地标名片,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如今,桂河芹菜的种植范围逐步扩展到桂河一村周边30多个村庄,带动农户3000多户,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年产量高达3.2万吨,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日本、俄罗斯等国家。
依托传统窖藏工艺提升产品品质,通过科技深加工充分利用资源,借助品牌化战略拓展市场空间,桂河芹菜完成了从普通田间作物到高附加值产业标杆的蜕变,它不仅充实了农民的“钱袋子”,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潍坊样本”。如今,桂河的芹香伴随着产业发展的步伐,正不断向更广阔的天地延伸,让更多人品味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