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沁
通讯员 李林晓
“不用提交任何材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就打到了工资卡上,这效率真是太高了。”近日,潍坊市某机械制造企业职工张先生在查询到账信息后由衷地感慨。这一便利场景,是潍坊市人社部门持续优化工伤保险服务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全市以推进工伤保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在扩大保障范围、优化经办服务、强化工伤预防等方面精准施策,截至8月底,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89.66万人,一系列惠民举措让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持续提升。
新业态从业者有了“保障伞”
“以前送快递总担心出意外,现在入了工伤保险,心里踏实多了。”近日,中通快递一网点的快递员王晓源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工伤保险参保凭证。
针对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难题,潍坊市在全省率先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重点推动基层快递网点等用工灵活、流动性大的群体优先参保。同时,规范落实特定从业人员单独参加工伤保险政策,启动新就业群体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逐步实现工伤保险从“固定用工”向“灵活用工”延伸。
“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过去报销工伤待遇要到好几个部门办理,现在在医院就能完成备案申请,真是太方便了。”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工伤服务窗口,正在办理业务的企业劳资人员李女士说。
今年以来,潍坊市创新推出“工伤保险待遇一件事”集成服务,建立人社、医保、卫健等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报销业务流程和文书系统内自动流转,职工报销时无需再提供认定、鉴定文书。在此基础上,整合窗口资源推行综窗办理,开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免申即享”服务,每年惠及6000余名职工;构建工伤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管理系统,由定点医疗机构为职工提供联网备案、业务申请等帮办代办服务。据统计,通过数据共享和帮办代办,一年减少群众提交材料2.5万余份,减少跑腿次数9000余次。
从“伤后保障”转向“事先预防”
“这个安全操作模拟实训太实用了,让我们直观感受到违规操作的风险。”在潍坊市工伤预防宣传培训现场,某危化品企业员工刘师傅在参加模拟操作后表示。
潍坊市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理念,推动工伤保险工作从“伤后保障”向“事先预防”转变。针对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重点企业及工伤事故高发企业,实施“靶向培训”,组织安全专家深入企业开展定制化培训,实现重点岗位安全培训全覆盖。线上通过人社局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常态化推送工伤预防知识,线下走进企业、园区、零工客栈开展宣讲活动。
今年以来,市、县两级联动开展工伤预防宣传培训6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服务群众4万余人,营造了“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潍坊市人社部门将继续聚焦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化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在参保扩面、服务优化、预防创新上再加力,不断提升工伤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民生保障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