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周广慧)10月9日,在任城区唐口街道景村的田边,村干部正带人用煤渣砖渣铺路。“有些地头太湿,收割完粮食,拖拉机也开不进去。等路平整好,三轮车就能下地拉玉米,再也不怕‘最后一公里’卡脖子了。”村党支部书记邵文革边指挥铲车边说。
远处,几台“铁疙瘩”正轰隆隆地作业——履带式收割机稳稳地碾过湿润的泥地。农机手从驾驶室探出头大声说:“这机器接地面积大,不怕陷!”因近日天气持续阴雨,田里虽然基本没有积水,可是泥泞的土地让普通收割机难以下地,为此,唐口街道共调度了30台农机具、10多台履带式收割机,实行分片作业、错峰调度。湿田不等人,各村都在这几天的收割窗口期抢收。
一片刚收割完的土地旁,几位穿着红马甲的“秋收助农志愿服务队”队员正麻利地捆扎秸秆、装车搬运,像这样的队伍在唐口街道有49支,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为缺少劳动力的困难户解决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