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3日讯(通讯员 赵洪昌)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新泰分局(以下简称“新泰分局”)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系统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织密水环境“防护网”,并取得扎实成效。
聚力攻坚,系统推进水污染治理。坚持高位推动,新泰市组建由新泰市委书记、市长任“双主任”的新泰分局资源环境工作委员会,强化系统思维和顶层设计,聚焦砂石资源、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城市建设五大重点,加强对新泰市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攻坚解决资源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新泰分局科学编制《泰安市柴汶河西高村桥断面“一断面一策”工作方案》,实施重点河流“一断面一策”精准治理,以清单化、责任化措施推动水质改善;开展冬春季枯水期和汛期重点时段的水质保障,持续推进新泰市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推进柴汶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及精细管控试点。
工程筑基,系统谋划水生态修复。基础设施提标,新泰分局实施新汶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规工程,将原有工艺变为“预处理+初沉池+MBR+臭氧接触池+紫外消毒”,建成后出水标准将由现状一级A提高至准Ⅳ类标准,污水处理规模达到每日7万吨,极大提升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完成清源水务三沉池改造工程,改造后出水稳定达标,小时值超标数量降低83%。生态修复扩容,新泰分局在柴汶河谷里段、楼德段共投入虑食性鱼苗超20万尾,实施增殖放流,用于涵养水质,多管齐下加强水资源保护。坚持源头治理,新泰分局有序推进金斗水库水源地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实施保护区污染整治工程、入库河道及入库口生态修复工程、一级库滨带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对保护区内进行生态修复、削减污染负荷。坚持长效管控,新泰分局大力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建设围栏、防护网等隔离防护设施,有效防止人畜进入保护区,减少对水源地的干扰和污染;强化水源地监管,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监测,不定期对辖区内光明水库、东周水库、金斗水库等水源地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保护区围网、标识牌状况,并对周边潜在的风险源进行细致摸排,全面夯实水源防护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