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琨 本报通讯员 肖涛 刘娜
连日来,汶上县苑庄镇东演马村格外忙碌。8月22日上午,村南胶带厂门口,一箱箱各式各样的胶带正在装车;村北服装厂内,40余名动作熟练的工人正赶制羽绒服;村西,建设中的厂房正处于收尾阶段……
2019年前,东演马村可没有这般繁忙景象,是一个没有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落,村民也多靠外出务工增收。转机出现在2019年7月。
“我们村之所以有现在的发展,离不开第一书记的帮扶啊!是第一书记给我们村带来的发展机遇,强了村又富了民。”东演马村党支部书记束新星说。
自第一书记来到东演马村以来,连续三任驻村第一书记利用5年时间,先后争取上级帮扶资金122万元,盘活闲置宅基地建设5处厂房,引进了胶带加工、服装加工、粮食仓储基地等实体项目,带动110余位村民回村就业,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
项目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驻村帮扶的思路也越来越宽。
走进苑庄镇花卉种业培繁基地一期项目的温室大棚,工人们正忙着培土、分苗。如今,二期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一排排钢架结构的高标准连栋温室大棚初具雏形,立柱、水槽、桁架已安装完成,工人们穿梭其中,忙活着安装拱管、外围梁。
“二期项目整合20个村的第一书记帮扶资金410万元,预计9月底建成投产后,项目收益村每年可获得25万元收入,还可带动周边200余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苑庄镇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肖涛介绍。
近年来,汶上县为发挥帮扶资金的“拳头”效应,根据帮扶村区位、资源等因素,将198名第一书记组合成6个“第一书记联盟”,先后整合6140万元市县第一书记帮扶资金,在联盟内部统筹布局帮扶产业,统筹使用帮扶资金用于优质产业项目,各村根据出资比例分红,变“撒芝麻盐”为“攥指成拳”。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聚焦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用活用好‘第一书记联盟’,持续推动驻村帮扶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共赢’转变,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乡村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汶上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钦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