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广寅
贾瑞君
“以前论斤称,现在可以论个卖了。”聊起今年黄河口大闸蟹行情,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金山乐开了怀。秋风起,蟹脚黄,进入9月,赵金山和同事们就忙得不亦乐乎,下网捕捞、分拣称重、打包发货……
惠泽农业处于黄河下游,因为距海较近,土地盐碱化程度严重。遵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理念,当地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了以黄河口大闸蟹养殖、黄河口水稻、莲藕种植等为主的农业产业。“今年雨水多,温度也比较适合大闸蟹的生长,整体产量上去了,亩产效益也就提高了。”赵金山说,他们公司今年大闸蟹的养殖面积足有6000亩,整体算下来,今年大闸蟹产业的营收将近4600万元。
黄河口大闸蟹比江苏蟹提前十多天上市,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大闸蟹品质高、规格大,成为近几年中秋、国庆期间主打品牌。“高品质的蟹子论只卖,四两公蟹或者三两母蟹每只100元,六两公蟹或者四两母蟹每只能卖到500元。”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协会会长王新军介绍,黄河口大闸蟹是东营特有名优水产品,目前现有精养面积9万亩,年产量5000吨,产值近5亿元。
黄河口大闸蟹养殖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养殖模式以一家一户的粗放式养殖为主,养殖的成蟹规格小,经济效益低,平均亩产60斤左右,亩效益1000元左右。为改变这种境况,近年来,东营市通过重点实施优良苗种培育、标准化养殖、品牌提升、科技支撑等工程,逐渐让黄河口大闸蟹成为山东甚至全国老百姓餐桌上的“必备菜品”。
作为大闸蟹的主产区,东营市垦利区在推动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模式由“粗放式”向“标准化”转变方面,通过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推广“种草、投螺、稀放、混养”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引进惠泽、绿城、恒盛等3家龙头企业,实现了标准化养殖面积达3万亩。他们还聘请国内权威专家教授作为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高级顾问,列支专项资金110万元,引进一线技术管理专家11名,制定了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让成蟹平均规格从不到2两增加到现在的3.5两。
大闸蟹传统的经营方式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的制约,主要是以一产的养殖为主,生产销售初级产品。“由于规模和产量小,没有定价话语权,养殖效益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王新军介绍,此前,围绕大闸蟹产业附加值高、资金门槛高的二产加工和三产服务非常薄弱,产业链也不完善,这些都成为了大闸蟹产业做大做强的障碍。
为破解这一发展瓶颈,当地政府投资2亿元建设了黄河口大闸蟹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综合体、科研楼、休闲屋、物流园、加工车间、美食餐厅等板块,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科研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种植养殖、科普教育、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体。不仅如此,东营市还积极引导村集体成立大闸蟹专业合作社,鼓励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共发展黄河口大闸蟹专业合作社8家,社员200多户,辐射带动了3000多人致富。
在品牌培育上,东营市积极在全国各地先后举办多届大闸蟹美食节、推介会、品鉴会,连续举办三届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黄河口大闸蟹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经过多年的努力,黄河口大闸蟹不仅获得了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还蝉联了“中国十大名蟹”,在2020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达26.12亿元,黄河口大闸蟹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