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孝平 实习生 冯璐 通讯员 宋伟
七月八月看巧云。山亭的天空,白云朵朵,或如鱼鳞铺展,或似棉朵轻悬。白云下,碧水如玉,清澈见底。蓝天碧水源自于山亭区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细心呵护。他们久久为功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定不移守牢优美生态环境。
今年1至7月,山亭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市第一位,同比改善10.8%;优良天数为138天,同比增加14天;优良率65.1%,同比提升6.6个百分点。全区2条国、省控河流断面水质均优于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水体优良比率100%,地表水环境综合指数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位。
让蓝天白云触手可及,这是山亭区的目标。今年以来,这个区先后完成35家涉VOCS企业治污设施活性炭更换,推动忆川香食品等3家企业完成4台共计3.5蒸吨生物质锅炉改造,指导禧源石英石企业加快无组织排放收集和末端治理设施提升改造,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柴油货车99辆,完成40家餐饮业煤改气工作。
清水绿岸画卷绚丽,这是山亭区定下的生态基调。他们坚持规划引领,持续用力,系统推进“山、水、林、田、城”综合治理,近年来先后投资23.82亿元,完成6个片区(流域)103个“山水林田大会战”项目,荒山造林、树木补植1.13万亩,新建完善生态廊道110公里,开展湿地修复1160亩,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77万亩;实施山体治理31处、河道治理12条(段),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建设提升公园游园、口袋公园等35处,全力打造天蓝、水清、山绿、景美、人和的“不墨山亭、幸福小城”。
他们严守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该区持续开展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安全隐患排查回头看工作,督促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土壤和地下水自行检测工作。生态环保、自然资源等部门紧密合作,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2025年上半年对2个地块开展专家评审,实现“净地出让”。同时,扎实推进3个优先监管地块的日常监督巡查,切实筑牢土壤环境安全防线。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今年推广配方施肥面积达到48万亩,有机肥推广面积增加至35万亩,通过精准施肥、绿色防控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了农业生产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确保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近日,山亭区法院公开宣判一起盗伐林木罪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被告人赵某、王某某因犯盗伐林木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庭审后,被告人王某某通过辩护律师委托,在区属国有企业山东华邦能源集团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完成等量碳汇量认购,并在上海碳排放交易所完成注销登记,实现碳汇损失的等额替代性修复。山东华邦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洪文介绍说,被告人通过自愿认购等量碳汇,不仅破解了传统修复难以弥补碳汇损失的难题,实现了生态损害的精准量化与等额替代性修复,也有力彰显了“环境有价,损害担责”原则,打通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司法实践的关键环节。
山亭区生态资源丰富,境内大小山头5400余座,林地面积85万亩,林木总蓄积量33.5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达58.3%,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示范区。然而,生态资源“富矿”长期面临“有价无市”的困境,传统开发模式难以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政策指引。山东华邦能源集团围绕“水安全、水经济、水民生”三大核心主题展开布局,积极推动水生态资源从“沉睡资产”向“流动资本”转化。通过对水生态资源全面“体检”估价,创新性地将我市116座水库、胜利渠、湿地等丰富多样的水生态资源纳入鲁南生态银行这一“资源宝库”,这些资源总估值超269亿元,宛如一座巨大的生态金矿等待挖掘。鲁南生态银行作为“金融航母”,为水生态资源的转化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
山亭区通过实施河湖周边环境“美容工程”,深度挖掘河湖旅游“宝藏”,引导文旅产业充分开发水面及周边自然、人文资源。他们对6座生态资源丰富水库的承包经营权进行挂牌转让,实现溢价180万余元。以岩马水库为例,通过策划岩马湖区域生态综合治理、水质提升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获得金融支持118亿元。资金的“活水”不仅让岩马水库水质焕然一新,还带动了周边环境改善与旅游业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