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走基层 > 正文
   

淄博林下经济“点绿成金”

2025-09-08 07:57:56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本报记者 王子文

  从聚相山上满是花果的生态园,到智能温室里绽放的“绿色玫瑰”,再到太河镇深山中的生态蜂蜜……如今的淄博,山峦藏宝,林海生金,林下经济正持续释放生态效益与民生红利。

  荒山披绿 生态园结出致富果

  在海拔500米的聚相山生态示范园,村民老韩正弯腰摘下一颗饱满的向日葵头。“以前这里是片荒坡,石头比树多。”他咧嘴一笑,“现在你看,树结果、地生粮、山招客,这荒山披上绿装,真成了‘富矿’。”

  初秋的聚相山生态示范园里,微风轻拂,草木盈香,村民们喜滋滋地采摘向日葵花头;依山而建的“森林氧吧”中,四季常流的山泉叮咚作响,富含微量元素的山泉水引来络绎不绝的游客,浓厚的生态底色正持续转化出“绿色产值”。

  聚相山位于淄川区龙泉镇韩庄村,曾是满目疮痍的荒山荒坡。自淄川金毫相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垦荒植绿以来,这片近7平方千米的山地已实现绿化全覆盖。如今,这里森林植被茂密,30多种鸟类和野生动物在此栖息,30多万株经济林硕果累累,核桃、樱桃、桑葚等十几种林果挂满枝头,林下种植的蔬菜杂粮鲜嫩饱满,深加工的核桃油、手工馒头等土特产声名远扬。

  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采摘、冬可观雪,聚相山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周边的200多户村民也靠着这座山端稳了“生态碗”。

  科技赋能 智能温室开出生态花

  在淄川区昆仑镇大奎山的智能温室里,另一种“绿色财富”正在悄然生长。

  记者采访时,温室里一朵“黑巴克”玫瑰刚被轻轻剪下,带着露水,带着一个关于“零碳”与“美丽”的新经济故事,走向直播间。

  “这是刚从枝头采下的‘粉红雪山’,48小时内直达您手中。”在大奎山“花能互补”示范项目的直播间里,主播手持玫瑰,语速轻快。她的身后,是一座占地1.3万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数十种玫瑰在恒湿恒温的环境中怒放,而它们上方,是一排排湛蓝的光伏板。在这里,阳光透过光伏板转化为电,支撑温室运行,企业捕集的二氧化碳成为玫瑰的“营养”,让花开得更盛。

  这座建在废弃矿地上的温室,每年能产出400万支鲜切花。“其背后是农光互补、矿地融合、生态修复的完整链条。”禾韵(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张双凤说,“我们不仅要浪漫,更要绿色的浪漫。”

  目前,项目二期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到2026年,这座“绿色浪漫工坊”的年产量将达到3600万支,年产值突破1亿元。

  林下生金 银发蜂农的甜蜜事业

  山水之地出好蜜,在我市21万亩林下经济的生态基底上,“甜蜜产业”正成为守护老人生计的温暖纽带。

  在太河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64岁的司衍德轻轻掀开蜂箱,蜜脾金黄,蜂群嗡嗡。

  司衍德养蜂已有40余年,曾因年迈面临生计困境。如今,在当地林业部门和养蜂协会的帮扶下,他精心照料的60箱蜜蜂今年首茬就产出了约400公斤生态蜂蜜,按每公斤60元的稳定收购价,收入可达2.4万元。这份来自青山的馈赠,成为他坚实的保障。

  “太河镇推广的多箱体养殖新技术,通过功能分区为蜜蜂提供更大活动空间,促进蜜蜂种群的繁殖和生长,产蜜量是传统蜂箱的3至5倍。”司衍德欣慰地说:“这山就是我们的‘绿色银行’,靠山吃山,收入够我安心养老了。”

  蝶变源于对“绿水青山”的坚定守护与价值转化。在淄川区,有百余位像司衍德这样的银发蜂农,他们曾因年龄难以进入城市劳务市场,一度面临生计压力。如今,依托林业部门主导的林下经济布局,这些老人在青山绿水间找到了新舞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我市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引。依托21.56%的森林覆盖率这一生态优势,淄博将21万亩林下经济资源打造为生态保护与产业富民深度融合的“绿色引擎”,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在生动诠释着“绿能生金、美可富民”的时代内涵。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 山东省科技金融赋能科创强市建设在滨启动
 
0
 
 
 
 
推荐资讯
小蒜头撑起富民大产业
小蒜头撑起富民大产业
“90后”与虫共舞,小蟋蟀“鸣响世界”
“90后”与虫共舞,小
海阳小米开镰收割
海阳小米开镰收割
莱西:低空经济“起飞”
莱西:低空经济“起飞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