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农们指尖翻飞采撷鲜嫩的春芽,智能温室里水肥一体化系统为茶苗精准滴灌,研学科普基地里飘荡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在这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背后,是泰山茶精心“炒”制出的乡村振兴新茶经。
泰山是北方茶道祖庭、茶俗之乡,泰山脚下的泰山茶早已闻名遐迩。近年来,我市壮大泰山茶产业,推进茶旅融合发展,不断延长茶产业链条,推动生态茶山变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市委、市政府将泰山茶列为“三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目前,全市种茶地区涉及20多个乡镇50多个村,茶园总面积超3000公顷,泰山茶产业已成为泰山周边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共富茶园“社”润千家万户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沉寂了一个冬天的茶树开始抽芽吐绿。“春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很受市场欢迎,我们首批春茶的价格和销量都很可观。”3月中下旬以来,省庄镇小津口村茶农田大爷一家就开始忙着“掐嫩取鲜”,他在村里承包经营了2个茶叶大棚,“一个大棚春季能出20公斤茶叶鲜叶,全年能出茶鲜叶150公斤,刨去各种成本,每个大棚年净收益至少2万元。”田大爷说。
小津口村三面环山,南面临湖,光照充足,空气湿润,土壤肥沃,加上昼夜温差较大,适合茶树种植。站在山巅,放眼望去,田野间遍布着大大小小的茶棚。在这好山好水中生长的茶叶,叶片肥厚坚洁,茶色碧绿,清澈晶莹,有浓郁的栗清香味,口感绵滋,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茶园采茶忙,茶厂制茶香。在距离茶叶大棚不远的岱青女儿茶加工厂,摊青、杀青、揉捻、炒茶……在加工车间,只见工人们个个干劲十足,抢“鲜”加工,经过多道工序下来,缕缕茶香弥漫整个车间。“今年的春茶我们收大约150元一斤,我们这一个加工点一天能收八九十斤,炒制完成后,成品茶也就出15斤左右。这两天成品茶大约1000元一斤。”岱青女儿茶加工厂负责人吴茂盛告诉记者,“春茶市场前景广阔,相信接下来‘丰采期’这些天,今年春茶销售额有望突破历史高。”
小津口村的女儿茶如今备受市场认可,离不开专业合作社的鼎力支持。
2009年6月,位于泰山区省庄镇小津口村的泰山区津口女儿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有成员700个,茶园种植面积2800亩。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依托小津口村传统茶产业基础,通过科技赋能为茶农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集约化服务,带动茶农生产种植技术提档升级,走出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规模化发展道路。“我们探索出一条‘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电商’的合作共赢路子,既让农民能安心种茶,又提升了泰山茶的品牌。”小津口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山告诉记者,这种模式下,村“两委”负责解决办茶厂、办合作社、办淘宝村这些事,让村民没有后顾之忧。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小津口村形成了以茶叶种植、采摘、休闲旅游观光为主的茶旅小镇发展格局。“今年,我们准备试种山东农业大学研发的咱们泰山茶当地品种,茶农们对这个品种很有信心。除此以外,也准备尝试种植林下自然茶,实现增产增收。”李金山说,目前,小津口村以建设绿色特色茶叶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基地、以电商进农村项目等为依托,着力构建特色茶旅小镇,加快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
良种繁育“破”北茶困局
走进位于泰山西麓的岱岳区道朗镇泰山茶溪谷内,翠绿的茶树层层叠叠,生机盎然,茶农们穿梭其间进行除草、剪枝、浇水;良种繁育中心里,嫩绿新芽长势喜人,“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均匀洒出水雾,为“泰山御芽”茶苗定时定量提供“营养餐”,科技赋能农业,种植成本和茶叶品质都有了保障。
“我们的‘泰山御芽’不施用任何化肥、除草剂,是真正的‘有机茶’,上半年基本就预订完了。”提起泰山独有的这一茶树“良种”,山东泰山茶溪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兆祥不无骄傲地说。
由泰山茶溪谷繁育的“泰山御芽”先后获得“第十二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第三届国际茶博会盲评第一”等殊荣。“泰山茶溪谷有机茶”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最受欢迎产品奖,入选2025年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驻地“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展区好品。“茶树品种好才能炒出好茶叶。”王兆祥坚信,良种是做出好茶叶的先决条件。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茶叶亦是如此。
北方不似湿润多雨的南方,季节性长期干旱和持续低温环境不利于茶树生长。除了南北的气温、湿度差异,茶苗也是制约泰山茶产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我们引进的茶苗多为裸根苗,就像‘拔葱’一样把茶苗拔出来,茶苗的根系没有泥土包裹,运输过程中极易失水,影响茶苗的成活率。”王兆祥告诉记者,为解决茶苗成活率低这一问题,泰山茶溪谷从2023年开始研究“长穗扦插快速成苗繁育技术”,利用营养钵让茶苗生根,成功攻克了茶苗快速繁育的难题,通过此技术移栽的茶苗的成活率能达到95%以上。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泰山的高海拔与昼夜温差,让泰山茶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赋予了其叶片厚、耐冲泡的特点,喝起来口感鲜爽、花香明显,氨基酸含量高。
去年,碧霞春茶园首家移栽“泰山御芽”,茶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茶苗移栽后不到十天,新芽便已冒出,比外地茶苗成活率高很多。”
“今年我们繁育了40余万株茶苗,原先一年才能移栽的茶苗,现在仅需三四个月便能出圃,移栽后基本没有死根现象,既缩短了缩短育苗时间也节约了成本。”泰山茶溪谷茶农介绍道。
据了解,泰山茶溪谷智能繁育温室总面积3500平方米,目前,该智能繁育温室年繁育茶树无性系良种70万株以上,茶苗成活率达95%,有效推动泰山茶产业提质增效发展。
茶旅融合“泡”出产业甘醇
峰连天际边,茶香绕山间。
在缕缕茶香中,位于泰山区省庄镇的泰山区沁园春女儿茶厂迎来一批开展研学游的大学生,在这里,他们亲身体验采茶、泡茶,学习茶艺与炒茶技术,感受茶文化的魅力。采茶制茶、茶艺演示、以茶入馔……参与研学的大学生们拿着竹篓游走于各个体验区,体验“茶农”的乐趣。
当前,“茶旅游”“茶研学”与省庄镇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如今,茶文化体验区、连片茶园让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为了能“火速出圈”,各家茶厂也有着“独门秘笈”。“我们打造了生态茶园,还有泰山茶的炒茶体验基地,炒茶引进了新的设备,不管是控温,还是技术都有所提高,顾客的体验感也更好,认可度更高。”泰山区沁园春女儿茶厂总经理张伟说。
目前,为促进全镇文化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省庄镇整合辖区茶旅产业资源,串珠成链,推出那一叶茶厂、沁园春生态茶园、小津口茶主题休闲驿站、津口女儿茶苑茶文旅研学路线,建立“研学+茶产业”文旅新模式,打造省庄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新靓点。
除了茶旅融合,泰山茶正以深加工技术为支点,撬动传统茶业转型升级。当茶香突破杯盏的边界,一场关于茶叶的产业创新已然启幕。如今,“年轻态”的新式茶食“闪亮登场”,让“吃茶”成为流行新风尚,助推泰山茶与茶食创新“出圈”。
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持续升级和年轻消费群体崛起,除了传统的女儿茶产业,女儿茶也不断衍生新产品,新式茶食方兴未艾。“从今年年初,我们从糕点里加入了女儿茶,以茶粉入点,好吃又健康,上市以来,消费者认可度很高。”泰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主管马小林说。
将女儿茶细细研磨成粉,过筛,加入豆粉混合炒制,制成油酥芯,再将水皮油皮均分成同样大小,把油皮包入水皮,擀成圆圆的小饼状,包紧后放入烤盘烘烤。烤制出的糕点,饼皮弹牙,口感软糯,满是女儿茶的清新气息。“我们经过试验,选取的是省庄当地的炒制后的女儿茶入点,而不是用的鲜叶,这样口感最佳。”马小林告诉记者,为了能让顾客“吃到”茶香,在馅料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追求过于细腻,会保持一些颗粒感,让顾客吃到茶叶本身的味道。
从传统的“喝茶”到如今的“吃茶”,只是泰山茶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通过普及深加工技术,茶叶固有的产品形态被改变,茶衍生产品不断涌现,让产品走向更大市场。
【泰安日报社·中华泰山网记者 苏婷 毕凤玲 冯子凝 摄影 隋翔 审核 聂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