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庄镇松柏崖村东,坐落着一处3000多平的公益性公墓:白墙、黑字,朴素不失庄严,公墓内有大理石墓穴220套,焚烧池、香炉、绿化苗木、十二生肖石像等一应俱全。正是公益性公墓的建设,完美地收敛了村民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让村民们都少花了钱,少操了心。
泉庄镇把推进殡葬改革、落实全民惠葬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民心工程”来抓,以高标准园林式公墓为载体,以全方位引导为抓手,以全过程服务为支撑,形成了厚养简葬的浓厚氛围。
在泉庄镇民政所所长张怀胜看来,公益性公墓的建设不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关乎千家万户的利益,关乎未来殡葬改革的成功与否。为此,泉庄镇结合全镇的长远规划、群众居住特点、人口规模、村情民意、辐射半径等要素论证规划,采用大理石作为卧碑、墓穴的材料,建设了6处高标准的公益性公墓,墓穴1480套, 实现镇域46个村的全覆盖。千人墓穴数43.5,列全县第一。同时,严把质量关口,完善配套措施,全部建设了管理房、集散场地、停车场,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融入乡土、人文等元素,打造园林式、花园式公墓,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推进殡葬改革、落实全民会葬过程中,泉庄镇着力突出党员干部等先进分子的带头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红白理事会成员、教师、农电工、乡医等各类先进分子,分别召开座谈会,主动承诺、践诺,共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7000余份。同时,在人社所、卫生院、派出所、工商所等服务窗口,向办事群众发放公开信,详细解读政策。针对接受能力较差的村民,以社区为单位,组织老党员、老族长,实行包片入户,以理、以情、以利,一对一突破重点。此外,探索出反向推动、以小促老的宣传模式,组织开展了2200余名中小学学生、幼儿园儿童与家长共同学习移风易俗公开信活动。形成了厚养简葬的浓厚氛围和美丽乡村不要乱坟、旅游小镇文明祭祀的共识。
6月份以来,全镇21位新逝世人员全部入住公墓,并迁葬48个,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不满意事件。
群众对殡葬改革的认可、支持,离不开公墓的高标准建设,离不开全方位的宣传,更离不开村级红白理事会的全过程跟踪服务。
泉庄镇把优质服务作为推动群众认可和支持推进殡葬改革的支撑、核心,依托各村两委、红白理事会成员动态掌握村中人员具体信息,并以走访、看望的方法委婉表达政策,做到提前预知、提前渗透;对各村新逝世人员,落实第一责任人第一时间责任制,做到及时告知、及时介入;依托村级红白理事会,成立殡葬服务队,从联系火化车、接待来宾到安葬,环环相扣,全过程跟踪服务。为更好的发挥村级红白理事会服务职能,提高工作积极性,泉庄镇创新红白理事会星级评定管理办法,由群众对红白理事会的服务评星打分,根据各村红白理事会所得星级分数进行奖补。并在每个公墓配设了1名管理员,负责公墓日常管理维护、档案管理工作。
殡葬改革工作的落实,没了披麻戴孝烧纸钱、花圈纸扎排成行的现象,各种繁文缛节不见了,公墓、火化等一切都免费,来宾由红白理事会接待,吃大锅菜等,彻底纠正了攀比厚葬不正之风。
厚养简葬蔚然成风的同时,也润物细无声的转变了群众的观念。群众纷纷表示,这种行为值得发扬,孝与不孝,并不是葬礼办得是否体面,也不是看送葬的人数、扎纸、花圈多不多,关键是看老人在世时是否对其孝敬。与其在老人亡故时大力丧事争面子,倒不如在老人活着时,多些关爱,这才是尽孝之道。(刘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