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最高600万保额,突破医保限制,癌症无免赔,保住院和门诊,进口药报销———某保险公司推出的一款“百万医疗险”打出这样的广告语。
近段时间以来,“百万医疗险”正成为“网红”。投保人每年只需要支付数百元保费,即可享受少则百万、多则数百万甚至千万元的医疗保障。
如此低廉的保费,却能享受高额的保障,这样的医疗保险产品究竟靠谱不靠谱?
前后赔了37万
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某款保额400万元的短期医疗险后,济南市企业职工陈明在2017年年底花费362元购买了这款保险产品。而2018年单位查体,查出陈明的甲状腺有癌变趋势。
有了医院的病历和确诊通知书,陈明投保的保险公司通过绿色通道在7日内安排了三甲医院的手术。随后,陈明向保险公司提交了相关证明资料申请垫付。保险公司审核通过后,3个工作日内,工作人员上门垫付医药费。
整个治疗过程,保险公司共计垫付了4次,累计达37万元。
“当时也是觉得便宜,还有医疗保障,就买了这款产品。没想到赔付迅速,而且赔付金额也是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陈明向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高额”确有水分
同样投过此类高保额医疗险的45岁事业单位职工李萍则表示,她的合同中约定有1万元的免赔额,即如果住院治疗花费不到1万元,则费用由被保险人自行承担。“基本上,生病住院的费用,医保就可以覆盖到,而且短期住院的花费一般也超不过1万元,因此这类保险并不适合所有疾病。”
李萍认为,职工医保规定的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为85%,居民医保为70%。如果加上大病救助的报销,总报销比例最高可以达到90%以上。而按照“百万医疗险”的约定,是在扣除医保报销后针对自付部分给予赔偿。如此看来,实际补偿与“百万补偿”显然有一定距离。
李萍认为,得重疾是有概率的,真正把赔付金额拉高到1000万(最高)实际意义不大。因此,购买此类保险不能仅仅“盯”着高额的赔付,而应该认真研究一下合同,到底哪些疾病可以赔付,哪些不在范畴内。
“一方面由于消费者投保非常便捷,在支付宝、微信和其他互联网平台可直接选择产品,在线完成投保;另一方面,无需体检,投保人只需如实填写健康告知即可。因此,‘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产品愈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新众安金融健康互联网平台营销总监柯华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柯华透露,在服务方面,不少医疗保险把附加的一些绿色通道服务、医疗增值服务也加入了“百万”的范畴,比如预约知名专家门诊、快速提供三甲医院手术预约等,这些服务项目就占了十几万的额度。如此算来,“百万医疗险”的赔付中确实有些水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