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包括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四个区的25所中小学建立北京数字学校研究基地,开展网络课程资源和微课的开发。今年9月,将有2300节微课上线,学生可以使用碎片时间,利用移动终端收看课程。
据数字学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詹伟华介绍,今后研究基地将以北京数字学校为载体,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和微课开发、课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校本教研等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此外,研究基地还将对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研究,开发面向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开放式课程,探索在线网络学习。同时,将开发面向区域的高中选修课,经考核通过,由北京数字学校认定学分计入学习档案。
詹伟华介绍,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将在数字学校上线新开发的2300节微课,供学生下载以及在线观看。与以往45分钟一节课不同,詹伟华表示,微课是对课本中某个具体问题、知识点进行的片段式教学。一般长度在10分钟之内,根据知识点不同,微课长度可以是几十秒,也可以是3分钟、5分钟。微课是基于课标对知识点重新梳理做整体设计并以专题的方式呈现出来,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复习。
据了解,微课主要以视频为主,同时辅以习题。学生可以用ID号登录在数字学校网站下载视频至移动终端,坐地铁乘公交都可以观看。
詹伟华举例,“微课可以分为几种方式,有讲授式的,比如牛顿第一定律;也有重难点问题攻破的,例如可以利用3D模型演示为学生讲解人体内部器官如何运行这种抽象知识。”詹伟华介绍,通过这种“碎片化”的知识点梳理,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