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多年来,鲁能一直有着将旗下地产业务整合上市的想法。但该人士指出,无论采取单独上市还是借壳上市,都并非易事。
其一,鲁能旗下的房地产资产规模十分庞大,不易厘清。其二,作为国资控股企业,鲁能需要经历更为严格的资产和流程审核,以及股权架构的重新设置。因此,采用资产重组方式,率先将优质项目注入上市公司平台,显然更为稳妥和便捷。
有分析认为,鲁能可能将住宅项目注入上市平台,商办和旅游地产暂不注入。但该说法并未得到鲁能方面的确认。
后程发力的契机
过去几年,鲁能的业绩一直不温不火,2012年至2014年还曾出现业绩下滑的记录。2015年,鲁能地产销售规模220亿元,挺进全国50强。但仍有观点认为,鲁能的业绩,与其庞大的资金实力和土地储备规模并不相符。
有专家将鲁能地产的发展模式称为“大盘模式”。相比其他开发商,鲁能地产旗下的项目体量普遍偏大,其在山东、重庆、海南等地都曾开发过“百万大盘”。
“大盘模式”的优势在于,土地成本低、盈利空间大。但同样存在沉淀的资金规模大、市场风险大的弊端,且对房地产企业的综合开发运营能力要求较高。
就鲁能地产而言,上述不具名分析师指出,近几年来,鲁能主要的业绩贡献来自这些大项目。但由于开发周期长,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同时,项目的周转速度偏慢,其土地成本优势并未完全凸显,项目利润也不如预期可观。
2015年以来,鲁能地产除重塑品牌形象外,还借助市场升温的态势,通过四季度发力。今年第一季度,鲁能的销售规模达到127亿。
鲁能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6年销售目标力争达到400亿元。其“十三五”期间的目标为,在深耕现有战略布点城市基础上,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和济青、海南、成渝、海西、华中为重点区域,形成“全国布局、梯次有序、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发展格局”。
有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鲁能拥有超过10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主要分布在海南、重庆和山东、大连等地。这也被认为是其去年以来销售增长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鲁能又在天津、重庆等地拿地补仓。
严跃进认为,登陆资本市场,不仅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且能够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并拓展融资渠道。对于项目运营大有裨益。
上述不具名分析师亦指出,鲁能地产“天资”颇佳,但在内部管控、抗风险能力等方面,长期存在不足之处。此次重组更应被看作是一次契机,只有对公司管理、战略、产品线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才真正有能力实现持续发展。(编辑 骆轶琪)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