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过程需要医生大量随访和经验判断,这是规范化治疗的一个环节。现在的医生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心衰的救治比较复杂,部分医生对新治疗手段掌握还不是很透彻。” 许顶立直言。
治疗方案变革
虽然新药在国内加速落地,但心衰治疗方案优化还处于起步期,患者治疗负担也需要进一步降低。
中山大学医药经济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研究机构共同完成了一项针对于心衰患者疾病负担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心衰用药仅占总心衰治疗费用的8%,其余大部分为重复多次住院花费。
这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中山大学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宣建伟说,患者负担由三方面构成:疾病带来的隐性生活负担,比如误工、照护;看病产生的间接医疗费用,比如路费、住宿费,以及支付的直接医疗费用。
“对于疾病的经济负担评估也是从这三方面入手,如果医疗及住院费用很高,研发新的治疗方式就会起到杠杆作用。如果新疗法投入可以降低三方面的医疗负担,证明该药物的临床价值、经济价值及对病人的价值,那么医保系统就有证据对创新药物给予支持。”宣建伟说。
与此同时,将疾病风险前置,做到早期预防、二次预防,也是一众医疗从业者正在摸索的方向。
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为例,其心力衰竭防治还包括很多健康管理内容:一是随访病人,一般轻症患者1个月至3个月,需要定期检查、用药调整;二是患者生活方式管理,比如运动指导、体重管理;三是预防用药指导。
不久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成立了“南方心力衰竭学院”,在全国招收了两批学员,主要是在社区开展医生培训。
据许顶立介绍,中国心衰的早期预防起步较晚,目前主要涵盖心衰病人患病后的二级预防,而面向社区医生、护士、康复师,同时开展患者、患者家属教育的早期预防,但推进力度依旧不足。
“希望三甲医院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康复、管理中起到领导作用,然后实施由社区医院来进行。控制了心衰的危险因素,就可以降低心衰发病率。”许顶立说。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