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聚链成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跑”

2025-11-28 09:10:09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汽车底盘零部件制造项目落户寿县,汽车水箱阀、空调泵接口及液压机配件生产项目落户淮南高新区,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项目落户毛集实验区……11月21日,在淮南举办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暨淮南深度融链发展大会上,12个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配套项目集中签约,为产业集聚发展铆足定力。

  在淮南的七大新兴产业中,唯有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几乎从零开始。目前,淮南市已有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400多家,包括3家专用车企业、325家零部件企业、133家后市场服务企业。一座传统资源型城市,如何让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零基础”到区域“聚链成势”?

  整零协同

  产业集聚壮大规模

  走进淮南高新区,开沃汽车集团淮南基地建设已经投入使用。“我们让造车‘复杂但不神秘’,用户下单后,可以亲眼见证自己车辆的制造过程。”开沃汽车集团副总裁、淮南基地总经理江民介绍,这里是全国首家能接纳小学生参观的“园林式友好型工厂”。

  “十四五”以来,淮南紧抓安徽汽车强省的战略机遇,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之首加快布局,发挥毗邻合肥、承接产业辐射、配套协同的区位优势,坚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化发展,走出了一条错位协同、融合共生、链式发展新路。

  2023年以来,淮南先后制定实施《淮南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淮南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年度工作要点》《淮南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产业发展目标。

  “我们以‘龙头牵引、配套跟进、生态成链’为发展路径,双轮驱动构建产业生态,着力打造‘合肥乘用车、淮南商用车(专用车),合肥整车、淮南零部件’错位协同的发展格局。”淮南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陈涛介绍。

  11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凤台经开区的安徽坤泰车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随着机械臂的精准投放,一个个零部件被组装成完整的混合动力变速箱。

  “这种变速箱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都是由企业自主完成。”生产经理易石洋告诉记者,坤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各项性能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在专用车方面,开沃、陕汽、联合崛起等3家专用车企业已经落地淮南;在零部件方面,淮南已集聚拓普、科博达、太蓝新能源、航天锂电等零部件企业,有6家零部件全球百强榜企业、5家零部件全国百强榜企业、10家上市公司企业,近地化协作配套体系日益完善。

  目前,淮南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涵盖动力电池、电驱动、电子电控、空调及热管理、底盘及内外饰等众多领域,已初步形成专用车制造、动力系统、车身轻量化、空调热管理系统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今年1月至9月,淮南纳入省统计监测体系的企业营收增长35.3%,增速居全省首位;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43.8%,超全省平均水平27.5个百分点,构建起全链条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错位协同

  筑巢引凤积蓄动能

  11月21日,在智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暨淮南深度融链发展大会上,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重构开放共享和韧性可持续供应链体系”主题谋合作、话未来、促发展,推动产业合作的精准对接。

  近年来,淮南打出“链主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产业园招商”组合拳,举办蔚来、坤泰、开沃等链主供应链大会,利用世界制造业大会、投资安徽行、皖北汽车产业整零对接活动等平台,开展招商推介。

  “合淮同城化进程中,我们借势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产业协同优势。”淮南市投资促进局局长盛筠表示,淮南在招商过程中锚定赛道不偏航,深耕产业不松劲,注重与产业发展的周期相吻合、与城市的体量相匹配,梯度有序推进。

  梳理配套优势:淮南与上海市闵行区共建闵行·淮南科创产业园,与合肥市共建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与大众安徽、比亚迪、江淮等6家整车企业直线距离不足100公里,同时拥有开沃等4家整车企业,处于整零协同的最佳配套半径内。

  “新品开发周期已压缩至20个月,产销预测波动大需要快速响应,因此‘近地化布局’尤为关键。”蔚来汽车供应链发展部助理副总裁辜向利表示,目前蔚来在淮南已有17家合作伙伴,通过近地化布局,可降低二成至三成的综合成本。

  “淮南已经成功引入、培育了20余家比亚迪的上下游供应商伙伴,成为区域产业生态赋能的生动注脚。”比亚迪安徽省总经理助理王昭原表示,合肥比亚迪距离淮南仅40分钟车程,这让合肥制造、淮南配套的协同模式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几年来,淮南市稳健前行,定向引进行业头部企业布局传统核心部件新厂,以成熟技术与规模效应快速筑牢产业根基;创新突破,聚焦智能驾驶、车载操作系统等前沿领域,引进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本土创新力量,以技术突破抢占赛道高地。

  在寿县、凤台县、淮南高新区、淮南经开区,众多零部件企业先后落地,聚焦于专用车、动力电池、智能座舱、热管理系统等零部件产业及后市场产业。100余家汽车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正在建设合创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二期、万洋众创城等厂房,已签约待入驻27家企业。

  今年1月至9月,淮南市新签约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157个、总投资208.84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总投资73.5亿元。

  创新协同

  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车床轰鸣,铁屑飞舞,一个个轮毂、轴芯以及其他零配件被精心打磨成型……11月24日,记者来到淮南市田家庵区安成经济开发区,安徽鑫宏机械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派忙碌。

  “我们研制出国内首套完全自主高寒制动系统,突破我国特种车辆极寒制动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短板,彻底打破国外垄断。”企业负责人刘奎新表示,产品性能达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从无到有”突破,补强了特种装备产业链安全关键环节。

  从中车瑞达井下轨道运输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到坤泰集成式双电机混合动力变速器、蒯科砾短波红外线加热管获省“首台套”认定……“十四五”期间,淮南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深化市校企融合发展,支持高校院所建立创新联合体,以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赋能提质。

  “淮南拥有安徽理工大学等12所高校、25所职业院校、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中国科学院产学研基地,是安徽省除合肥外唯一拥有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城市。”淮南市人才工作局负责人张军告诉记者,每年可培养汽车、人工智能相关人才超万人。

  如今,淮南师范学院与淮南高新区合作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淮南联合大学与开沃汽车等企业组建了安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同济大学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安徽科技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寿县)分中心和华科技术(淮南)研究院先后挂牌运营。

  今年以来,开沃专用车目前已生产76台验证车;航天锂电项目已经建成生产,“大圆柱”电池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太蓝半固态电池项目厂房建设装修全面完工、正在设备选型;科博达汽车电子、涵冰汽车零部件、博弈汽车轻量化材料等55个项目投产。

  截至10月底,淮南汽车产业培育68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金诚车辆、鑫宏机械、中腾汽车)、4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8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新能源汽车行业有个共识:“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融合了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多项前沿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引领着汽车产业的颠覆性变革,更与淮南的优势资源和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人工智能+’‘四新协同’是‘十五五’时期淮南重点着力的发展方向。”淮南市政府负责人表示,将推进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船舶、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的协同发展,深度融入智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谱写“以会聚链、以链兴产”的生动实践。(记者 柏松)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英国10月汽车产量骤降24%
 
0
 
 
 
 
推荐资讯
沾化区大高镇:小产业促心安 127户小村织就民营经济新样本
沾化区大高镇:小产业
爱心家政加码群众幸福指数
爱心家政加码群众幸福
鸡蛋变“金蛋” 孵出致富路
鸡蛋变“金蛋” 孵出致
金乡县市场监管局开展2025年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
金乡县市场监管局开展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