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文史频道 > 正文
   

即墨田横镇刘莲花:点“豆”成灯 巧手传承“豆面情”

2021-02-27 07:55:53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房文静杨晓彤青岛报道

  “上元蒸面做灯,注油点之,视其烬花以占五谷丰歉,曰灯花。”在即墨区田横镇南芦村,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家家户户都要制作豆面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到这个时候,田横豆面灯第六代传承人刘莲花也是愈加得忙碌。

  技艺在便有记忆可承载

  明朝永乐年间,豆面灯诞生在田横镇一带,也称豆面灯台、灯盏、灯碗,是用黄豆面捏制成的一种盛装豆油、可以点燃,用来照明、祈福的民间手工制品。600多年的历史,也使得制作豆面灯的习俗深深印刻在每一个田横人的心里。

  十几岁时,刘莲花便跟随母亲学习面食以及豆面灯制作技艺。心灵手巧的她制作的豆面灯新颖奇巧,远近闻名。即使是豆面灯盛行的杨哥庄村,也会找到刘莲花制作家庙当年所需的豆面灯。最忙的时候,刘莲花几天就能用掉50斤的豆面。

  从磨面、罗面、和面、揉面,再到成型、上色、插灯芯、注油,在刘莲花的手中,制作一盏豆面灯一气呵成。制作过程中,刘莲花常采用捏、搓、揉、掀等制作手法,配合剪、切、刻、划、塑等表现技法,一双巧手精心塑造,将一团团普通的豆面做成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

  “有豆面,我就做。”刘莲花经常说着这么一句话,每年元宵节前制作豆面灯已经是她烙印在骨子里的习惯。

  热爱在 便有艺术可创新

  “热爱”二字概括了刘莲花对豆面灯创作的所有深情。走进刘莲花的家中,就像进入了一个“豆面灯展览馆”,造型不一、栩栩如生、乡土气息浓郁的豆面灯作品,让人为之惊叹。

  在制作豆面灯的过程中,刘莲花经常琢磨怎么把豆面灯的表现形式结合时代发展推陈出新。甚至在看《动物世界》的时候,刘莲花也始终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做出了大象、海豚、海豹等以往从不曾出现过的豆面灯形象。

  除了题材由原来传统的鸡狗鹅鸭扩大到人物、海产品、花卉、水果,在色彩上,刘莲花手中的豆面灯也突破了原来的本色,把可食用颜料应用到豆面灯装饰上,色彩斑斓,绚丽夺目。

  凭着刘莲花对豆面灯的热爱和执着,她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惟妙惟肖的“鲤鱼跃龙门”、活灵活现的“八仙过海”、传神传情的“荷花生人”,这些豆面捏制而成的艺术作品,在刘莲花的手中变得精妙绝伦、神韵兼备。

  初心在 便有手艺可传承

  随着田横镇社会经济、文化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田横镇豆面灯步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然而,豆面灯传承人却面临着年逾古稀,豆面灯制作技艺又复杂,这项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免费教。”刘莲花说,小孙女在她的指导下制作豆面灯的技艺突飞猛进,但现在大多的年轻人都在外忙于事业,鲜少有人愿意留在老家学习豆面灯的手艺。

  为确保技艺传承后继有人,刘莲花曾受邀到各个小学教授年轻人豆面灯制作的技艺。从艺60年来,刘莲花先后培养了韩秀香、于领颜、于聪敏、于健健等豆面灯技术骨干。

  刘莲花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时代不断更迭,豆面灯却依旧如同600年前,只存在于手艺人的一指一塑。“择一事,终一生”也成为了刘莲花坚守一生的最澄澈的初心。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创作文创作品 定格青州之美
下一篇:因为樱桃爱上山村 昔日老粮仓将变身博物馆
 
0
 
 
 
 
推荐资讯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业 多点发力点亮绿色经济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观走访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
种下“牧草绿”,治愈“盐碱白”
种下“牧草绿”,治愈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