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国立刘建丽)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最具乡土气息的农事也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人们在享受着现代文明的科技成果,对于那些即将消失的农事民俗,能让人感受到乡愁的老物件也所剩无几。可就在邵庄镇岔河村就有这样一位沉迷于收藏古旧民俗物件的热心人,这些老物件对别人来说可能就是一堆“破烂儿”,而在岔河村一位农民的眼中,却是包含着无限乡愁与记忆的宝贝疙瘩,这位农民收藏家的名字叫张明发。
说起民俗物件收藏,张明发介绍说,他于20年前在村里拉起一个十几人的建筑队,服务于乡里乡亲。当时其亲眼目睹有好多老旧物件被人扔的扔,丢的丢,有的砸烂烧了火,有的扔到垃圾堆里烂掉。开始他也只是有心关注,无心收藏。毕竟是些老旧物件,在人们心中就是一堆“破铜烂铁”,真要是搞收藏的话,未必能登上大雅之堂,而且还要占用大量的私人空间。但看着这些颇具年代感的东西渐渐消失,心里还有点不舍。基于这种考虑,他就试着收藏了少许占用空间相对较少的老物件。不过随着年份的增加,有限的空间还是让他萌生了退意,一时间他也试着想放弃这一爱好。村里有人风言风语说吃饱了撑的,也有人说你弄这些破玩意儿,以后处理都是件难事。张明发一下子面临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扰。
然而,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其坚定了继续收藏这些老物件的决心。这要从张明发比较爱学习,比较关心时事说起。他有看报纸的习惯,每年自费订阅了几份报,当他从报上看到习主席曾对农村城镇化有个专门的批示,就是农村城镇化不能一改了之,对农村有的传统的东西该保留的保留,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加之山东省也成立了乡村记忆工程,要在全省、县、镇、村逐级建立乡村记忆工程的号召。张明发忽然感到自己的事做对了,正像一位退休的老县长给他的评语:老张是一个有心人,他心里装着农村,农民的情怀,如今邻居家的房子都每年近万元的房租挣着钱,而他两层小楼却是堆满了近500件老旧民俗物件,就像人家说的不过日子。可张明发充耳不闻,依然保持着,着迷于老物件的收藏。
张明法的收藏初见规模之后,他给小楼起了一个名字叫做乡村记忆馆。馆内三层楼房,一楼陈列着从鲁班时期发明的古老石臼,到后来的石磨、石碾、石砘、小推车、二轮地排车等。二楼主要陈列的是以前生产、生活用的各种小物件:风箱、木头、粮囤、马灯、老暖壶等等近几百件,基本以前用的老物件都有。三楼则是乡村风情图画展。
截至目前,张明发的乡村记忆馆开馆以来,迎来了各类社会团体、老党员等参观人群共计2000余人,且一直是免费供人参观。 |